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重灌狂人 [免費] OBS v20.1.1 影音串流、遊戲實況直播工具(繁體中文版)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OBS Studio 是個免費且開放原始碼的影音串流直播工具(OBS 全名為 Open Broadcaster Software),可支援 YouTube, YouTube Gaming, Twitch, Facebook Live, Smashcast, DailyMotion, Twitter…等三十多個影音平台與直播服務,讓我們輕鬆將電腦中的影片、視窗畫面、遊戲畫面或攝影機、麥克風等裝置的即時影像與內容轉播出去。

OBS Studio 的使用方法很簡單,我們可以設定多個不同的「場景」,每個場景可以事先安排好要顯示哪些圖檔、字幕、影片或擷取哪些輸入裝置或軟體、遊戲的視窗等畫面,按下「開始串流」按鈕後,即可將你安排的內容即時傳輸到指定的直播平台(如 YouTube 或 Twitch),邊直播還可邊透過麥克風講話或透過 Webcam 拍攝現場畫面。開始直播後,任何人只要開啟直播頻道的網址就能馬上看到你精心安排的影音內容。

在 OBS Studio 每個場景的訊息來源中,可同時混入多個不同的輸入源,包含圖片、影片、投影片放映、擷取音訊輸入、擷取音訊輸出、文字、色塊、擷取視窗畫面、視訊裝置、遊戲擷取、顯示器擷取…等,還能支援「混音器」的設定,讓我們輕鬆調整不同音訊來源的音量大小、屬性、偏移與音軌選擇…等細節。

直播時,亦可隨時切換不同的「場景」,透過事先準備好的場景規劃來安排播出不同時段的節目或安插廣告…等內容。

如果只用手機直播單調的畫面已經沒法滿足你的需求,可以趕快來試試看這個好用的 OBS 直播工具。

▇ 軟體小檔案 ▇     (錯誤、版本更新回報)

  • 軟體名稱:OBS Studio
  • 軟體版本:20.1.1
  • 軟體語言:繁體中文、簡體、英文…等多國語言
  • 軟體性質:免費軟體(開放原始碼自由軟體)
  • 檔案大小:98.0 MB
  • 系統支援:Windows, Mac, Linux
  • 官方網站:https://obsproject.com/
  • 軟體下載:按這裡
  • 注意事項:Windows 電腦需要先安裝 Visual Studio 2013 Runtimes

使用方法:

第1步  開啟 OBS 軟體,在「來源」方框中的「+」按一下,選取你要直播的內容來源。選好之後可按 ∧ 或 ∨設定圖層的上下,或直接在上面預覽畫面中移動位置或改變畫面的顯示尺寸。

第2步  有多種視訊、音訊…等訊息來源可選,亦可選擇擷取遊戲畫面來直播。在開始直播執行前記得先按「設定」按鈕,到「串流」選單點選串流類型與服務商..。設定好之後,按下「開始串流」按鈕,即可將你安排好的畫面轉播出去。

第3步  其他設定畫面…



from 【重灌狂人】 http://ift.tt/2z0angP










阿榮福利味 - 免費軟體下載 iSpy 6.8.7.0 中文版 - 把電腦變成監視器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ispy
ispy
把電腦變監視器 - iSpy,可以將筆記型電腦或者桌上型電腦的攝影機鏡頭及收音裝置變身為實用的監視器,還是自由軟體!可以於公司使用,它的錄製模式有點像行車記錄器,數十秒的影片會自動存成一個有標示時間的MP4檔(自動分段),並於影片分段時自動擷取畫面JPG圖檔,不管是影片或圖片都自動內嵌時間,錄製的聲音也可以儲存成MP3檔,還可以設定影片總容量及存活時間,讓硬碟不至於爆掉,還可以搭配iSpyServer將監視影像透過網路、手機遠端觀看。(阿榮)(下載

官方網站:
iSpy
軟體性質:免費軟體(有付費版)
介面語言:繁體中文(含多國語系)
系統需求:Windows 10/8.1/8/7/Vista/XP(32及64位元)
關鍵字:iSpy Pro

阿榮評語:
[2012.01.26] 3.7.6.0版起內建簡體中文語系。
[2012.04.06] 3.9.7.0中文版安裝完後會顯示簡體中文,可以從「設定」更改為「繁體中文」。

iSpy uses your cameras, webcams, IP cams and microphones to detect and record movement or sound. Captured media is compressed to flash video or mp4 and streamed securely over the web and local network. iSpy can run on multiple computers simultaneously and has full Email, SMS and MMS alerting functions and remote viewing.

[教學] [iSpyServer教學]

※注意:電腦必須有安裝「.NET Framework 4.0」才可以執行此程式!
※中文切換方法:「Options」→「Settings」→於Language下拉選單選擇「中文(繁體)」。

下載連結→ [按此下載中文安裝版]


安裝版 [6.8.7.0] [更多舊版]
[embedded content]

from 阿榮福利味 - 免費軟體下載 http://ift.tt/1cbNwht










重灌狂人 NTLite v1.4.1.5675 自製整合修補程式、驅動程式的「Windows 全自動安裝光碟」!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2017/10/31 更新:軟體版本更新為 NTLite v1.4.1.5675 版,可支援 Windows 7 ~ Windows 10 各版本。

每次重灌完電腦都得再裝一堆Service Pack修補包、Hotfix修補程式跟一堆硬體驅動程式...等,幾乎每裝好一台電腦都得花比重灌還久的時間安裝有的沒的一堆東西,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自行製作已經整合好各式修補程式、Service Pack系統修補包的Windows安裝光碟呢?

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重灌一次電腦大概就是一兩小時,灌好之後再慢慢設定、邊用邊安裝軟體、調整功能就好。可是對於要服侍公司數台、數十台電腦的MIS來說,每次都要花個幾小時來重複執行一些固定的動作,光是重灌電腦一件事就會搞死人了。 (有Ghost可用的話還好,萬一硬體規格都不同的話會更麻煩些)

以下介紹nLite這軟體,可以幫我們製作整合好Service Pack與修補程式的全自動安裝光碟,便利性跟AutoXP或SuperXP之類的東西差不多,如果你是公司負責管理電腦的MIS,可以使用合法授權的原版光碟來作個比較沒有安全性顧慮的自動安裝光碟。讓常常需要重灌電腦的MIS或電腦賣場的工程師可以快速完成多台電腦的系統安裝工作。

nLite這軟體是用來幫Windows 2000/XP/2003等系統製作「全自動安裝光碟」的好用工具,我們除了可以用nLite將最新的Service Pack整合到Windows安裝光碟的系統檔中,還可把一堆最新推出的Hotfix修補程式都塞進去,甚至還可以把各種常用硬體的驅動程式(SATA、SCSI驅動程式啥的)也放到裡面去。

這樣一來,要重灌電腦時,只要在開始時手動處理硬碟分割、格式化的設定,其他安裝步驟都不必作任何動作,裝好之後的Windows系統也不用再裝其他驅動程式,甚至連Windows的序號都不用輸入了,相當方便。 (XP在安裝時抓不到SATA或SCSI硬碟的問題也不用另外處理了)

對我來說,最大差別就是當我們將XP Service Pack 3整合進去之後,每次重灌XP都不用再另外多花一個多小時的時間下載、安裝Service Pack修補包,尤其Vista的SP1安裝時間超久的,可以先整合進去之後,就不用再浪費生命在這些重複的工作上了。

以下軟體分為兩個版本,nLite可以製作Windows 2000/XP/2003的全自動安裝光碟,NTLite 可以製作Windows 7 ~ Windows 10 各版本的全自動安裝光碟,請依照你的使用需求下載不同版本的軟體。NTLite 的操作介面跟nLite有些許不同,但使用方法都大同小異。

▇ 軟體小檔案 ▇    (製作 Win 7 ~ Win10 安裝光碟用)

軟體名稱:NTLite
軟體版本:1.4.1.5675
軟體語言:繁體中文(內建多國語系)
軟體性質:免費軟體
檔案大小:9.67 MB
系統支援:可製作 Win 7 ~ Win10 安裝光碟
官方網站:https://www.ntlite.com/
軟體下載:按這裡

▇ 軟體小檔案 ▇    (製作XP安裝光碟用)

軟體名稱:nLite
軟體版本:1.4.9.3
軟體語言:繁體中文(內建多國語系)
軟體性質:免費軟體
檔案大小:2.51MB
系統支援:僅限製作Windows 2000/XP/2003安裝光碟
官方網站:http://www.nliteos.com/
軟體下載:按這裡

nLite還可以幫我們「預先」修改各式Windows的系統設定,包含顯示/隱藏桌面圖示、移除開始功能表中的功能、修改Windows/Program Files路徑、修改TCP/IP半開連線數、IE首頁位址、IE下載數量限制、隱藏工作列圖示...,此外還可直接取消一些Windows內建的視覺效果、加強系統運作效能的調校等。

並能在「我的電腦」圖示按右鍵時的選單中新增服務、控制臺、清理磁碟、新增/移除程式、裝置管理員...等,或在檔案上按右鍵時出現「記事本開啟」的功能,還能直接移除某些Windows中很少用到的功能,幫Windows整個減肥,自己作個精簡版的Windows系統。

本文篇章:

以下共分5個章節,請依序瀏覽。

一、整合前準備工作

第1步  nLite的使用方法很簡單,開始用之前,必須先準備好相關資的檔案,如Windows XP原版安裝光碟程式、Service Pack修補程式、Hotfix修補程式、驅動程式...與nLite軟體。

請先在硬碟中新增「WinXP」跟「Drivers」兩個資料夾,先把原版Windows XP安裝光碟中的全部檔案複製到「WinXP」資料夾中,然後再把你要預先安裝的硬體驅動程式解壓縮好放到「Drivers」資料夾裡,這兩個資料夾之後都會用到。如果你要把SP3或其他Hotfix修補程式也整合進去的話,可以都先準備好。

nLite-01

第2步  nLite軟體內建多國語系,但安裝時需先使用英文版介面安裝,安裝好第一次執行nLite軟體時,可以勾選【Traditional Chinese】,即可切換成繁體中文介面。

nLite-02

本文篇章:

以下共分5個章節,請依序瀏覽。



from 【重灌狂人】 http://ift.tt/2f5bp0W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AsiaYo 如何在一天內用 Chatbot 摧毀使用者體驗?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本篇原文來自  Medium,INSIDE 經授權轉載。作者胡立,1994 年生(雖然看起來不像),哲學系肄業,現職為在新加坡工作的前端工程師。喜歡教學,相信分享與交流可以讓世界更美好。

昨天看到了 AsiaYo 的這篇文章(沒看過的可以先看,之後內容會有相關):AsiaYo 如何在一週內打造破萬使用者的 Chatbot!

身為裡面提到的「少數消費者」,我決定寫一篇文章記錄下來少數消費者針對他們 Chatbot 的心得,就讓我把這整段故事娓娓道來。

故事的開端

AsiaYo 是一個民宿訂房網站,有天我在這網站搜尋著京都的住宿,搜著搜著右下角突然就跳出了一個仿造 Facebook Messenger 的小視窗:

仿 Facebook 小視窗

做的其實還可以,雖然看得出來是仿的就是了,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跟我說:「我發了一則訊息給你,晚點去 Facebook 收件匣瞧瞧吧~」,接著我打開了 Facebook,看到這個對話框:

真 Facebook Messenger 對話框

好了,現在問題來了:
如果你在這種情況下,你的反應會是什麼?

  1. 哇,好酷!他居然可以傳訊息給我
  2. 他怎麼可以沒經過我同意傳訊息給我?
  3. 我是不是在哪邊按過同意但我忘記了
  4. 以上皆是

我的答案是 4:以上皆是。

一開始想說是不是以前按過同意然後忘記了,不然怎麼可能可以主動傳訊息給我,他是怎麼知道我 Facebook 帳號的?就算知道了,怎麼可能有權限傳訊息給我?不是都要按同意才能夠傳送嗎?

接著仔細回想跟檢查過後發現自己確實沒同意過。

這時候身為工程師,就很好奇在技術上是怎麼做到的,難道 Facebook 有某種神秘的 API 嗎?

於是我就在 Facebook 的 Chatbot Developers Taiwan 發了 這一篇文章 真心求解:

抽絲剝繭找真相

在提出問題之後,我自己也有找了一些臉書的相關文件,但都沒查到什麼相關的,後來經過一些網友給我的線索跟我自己之後的調查,發現一切都跟 checkbox plugin 這個 Facebook 所提供的東西有關。

這個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 Facebook 提供的 plugin,會顯示一個 checkbox,是用來勾選要不要同意某個粉絲專頁傳訊息給你,引用 JavaScript 並且設定過後就會顯示出這樣的 UI:

image

圖片取自 Facebook 官方文件

一切都顯得十分合理,臉書提供這樣的 plugin,然後使用者勾選同意之後,粉絲專頁就擁有傳訊息給你的權限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那就是這個 checkbox 是可以預設打勾的,所以整個頁面看起來會像這樣:

圖片取自 Facebook 官方文件

不過預設打勾其實有一點怪怪的,你仔細想想以前在註冊會員時,不是都會有一個使用者條款要你勾選嗎?我記得 Google Play 上面的 App,那個使用者條款是不能預設勾選的。使用者必須「主動」的去同意才行。

可以看 Google Play 開發人員政策中心 裡面有寫到:

同意對話方塊必須以清楚明確的方式呈現;

使用者接受應用程式請求時,應用程式必須要求使用者進行確認 (例如輕觸接受、勾選核取方塊、口頭指令等);

有這樣的規範,就是為了確保使用者是主動同意的,一切才算數。使用者沒同意之前,你什麼事都不能做,不然就是違規行為。

預設打勾雖然怪怪的,但其實還算合理。因為除了預設打勾以外,應該還要有一個按鈕是:「我同意」,讓使用者主動同意之後,才代表願意接收你的訊息。

接著 Facebook 文件寫說,當使用者按下同意按鈕之後,你就可以利用他們提供的 function 去傳資料到你的 Server,並且就能夠傳訊息給使用者了。

image

程式碼取自 Facebook 官方文件

到這邊雖然有點怪怪的,但一切都還在合理的範圍內,就是讓傳訊息按鈕預設打勾,接著按下同意按鈕時傳送相關資訊並且獲得權限。

可是如果你是工程師,就會看到上面那一段程式碼,就算你不是寫在按鈕的 click 事件裡面也可以自己去呼叫,因為這按鈕是你網站自己的嘛,Facebook plugin 只包括 checkbox 而已,其他流程都是你可以自己控制的。

意思就是說:

只要 checkbox 是勾選的狀態,我就能讓使用者同意授權(或是說,「被」同意授權)

還記得前面有提到,這個 checkbox 可以調成預設就是勾選的嗎?所以只要我一進這個頁面,並且網站去 call 上面那一個 function,網站就能夠取得授權,並且傳訊息給我。

接著只差最後一步了,就是網站把這個 checkbox 用 CSS 隱藏起來,就能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讓使用者同意授權。

我來做個簡單總結:

  1. Facebook 提供了讓使用者同意授權的 checkbox plugin
  2. 這個 checkbox plugin 預設狀態可以調成已勾選(就是同意授權)
  3. 若是 checkbox 處在勾選狀態,就可以呼叫 function 取得授權
  4. 我只要把 checkbox 預設勾選並且藏起來,在頁面載入時我就能取得你的授權(儘管你什麼都不知道)

這就是秘訣的所在,這就是為什麼 AsiaYo 可以不經過你的授權(其實你有授權,只是你不知道)就傳訊息給你。

從他們的網頁原始碼來看,也的確是這樣做的沒錯,右側紅框圈起來的部分是 CSS 語法,加上去就可以把 checkbox 隱藏起來,只要把這個 CSS 取消,就能夠看見頁面上其實是有 checkbox 存在的。

image
被消失的 checkbox

到這邊,大家應該都知道 AsiaYo 是怎麼做到的了。

(補充一下,Facebook 在十月初已經取消了 checkbox 可以預設勾選的功能,詳情可參考英文的 官方文件

這樣好嗎?

Facebook 提供這樣的 plugin 的初衷我能理解,是為了能夠降低一點門檻,可是卻讓網站可以把 checkbox 藏起來並且偷偷取得授權。

因此,我好奇的跑去找了 Facebook 的規範,想看看這樣做有沒有違反規範,最後我找到了 Facebook 開放平台政策 ,第十六點那邊寫到:

a. 將所有用戶驗證方式放置於清楚易見的位置,以確保用戶同意開始啟用訊息串。

b. 除非用戶同意您或是您提供服務的第三方以 Messenger 進行聯絡,否則請勿在 Messenger 中聯絡他們。

好,很顯然的把按鈕藏起來並不符合上面兩個規範,嗶嗶,你違規了。

到這邊我再幫大家總結一下,AsiaYo 的 Chatbot,就是在違反 Facebook 政策並且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讓你授權他們的 Chatbot 傳訊息給你。

身為使用者,你覺得這樣好嗎?我覺得爛透了。

我覺得這樣子是非常、非常不尊重使用者的做法。照理來說,你要用 Facebook Messenger 傳訊息給我需要我的同意,可是我明明就沒有同意,你憑什麼傳訊息給我?你憑什麼幫我同意?你憑什麼在我不知情的狀況下幫我同意?

AsiaYo 的正面回應

我前面 po 在臉書社團的那篇文章,下面我也有自己回覆我調查的結果,以及表達我對這種做法的不滿,並且在第一時間向臉書提出檢舉。

過一陣子之後,有人發現這個功能被拿掉了。看來應該是 AsiaYo 的人發現這篇文章,注意到這件事了。

接著隔天中午,AsiaYo 的 Product Lead 親自在貼文裡面 回應

AsiaYo Product Lead 的回應

雖然我還是覺得有點生氣,因為他們當初決定採用這個做法的時候,一定知道這種做法能夠成立的前提是:「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幫使用者同意授權」。

但我想說大家都會犯錯,只要之後願意改進,我也願意再給 AsiaYo 一個機會,願意相信他們是一間在意使用者的公司,願意相信他們是一間不會隨意幫使用者偷偷授權的公司。

這件事情到這邊,就差不多結束了。

嗯,差不多。意思就是還沒結束。

是訂閱,還是「被訂閱」?

在這事情過後,由於 AsiaYo 之前出來回應的貼文裡面有提到他們 bot 的使用狀態不錯,因此就有其他朋友希望他們能夠出來分享經驗。後來他們有被邀請到其中一場活動去分享,這邊有 影片 ,從 42 分鐘左右開始是他們的片段。

我覺得實體分享講的還不錯,有特地把「同意授權」這件事情放進去,也有講到說一開始的做法並不好,建議大家不要這樣做。

只是昨天,我看到 AsiaYo 發表了一篇相關的文章(就我開頭貼的那篇):

沒有那篇文章,就不會有我現在這篇,也不會有現在這個標題。

我覺得文章前面都講得不錯,提到很多現在做 Chatbot 碰到的困難點,以及他們希望 Chatbot 能夠變成什麼樣子、他們想要的 Chatbot 是什麼樣子。這些分享都很不錯。

不過接下來有關上面那次事件的描述,有些我實在是不能認同。我下面節錄原文,並且一併跟著做出回應。

AsiaYo 旅行好朋友為了在旅客訂房時可以協助記錄,我們透過計時器判斷使用者瀏覽的時間,適時的在網頁上利用模擬的對話視窗提醒旅客是否還對觀看的主題感到興趣?進一步再傳送訊息給使用者,這中間使用者因為沒有任何需要登入及確認的動作,幾乎可以將整個流程步驟的點擊降到一次 ,減少觸發門檻。

為什麼使用者不需要登入跟確認?因為你的網站偷偷幫他們確認了,在他們不知情的狀況下幫他們確認了。你真的覺得這樣好嗎?

而我們上線這個功能不到一週, 居然就獲得了超過數萬名用戶訂閱 ,我們也發現發現用戶數的波型可以和此來源的營收成正相關。

我只想問一句:這些用戶是訂閱,還是 被訂閱

即便上述的設計成效顯著,且使用者封鎖率不到萬分之一,但我們仍注意到了少數幾個使用者抱怨。

儘管 AsiaYo 利用模擬對話提示使用者,少數消費者和 Chatbot 互動的過程中仍會察覺到自己被追蹤,並且對於追蹤的技術感到疑惑。 因為追蹤手法過於隱密,容易造成使用者誤會,加上對話的形式也會接續所追蹤的內容,所以少數消費者收到通知時會一頭霧水,此時的使用者體驗反而會降低。

少數消費者應該是包含我啦,畢竟我就是那個 po 文公開這整件事情的人。如果我沒有 po 文,不知道 AsiaYo 什麼時候會把這個功能拿掉,還是乾脆就一直用下去?

我今天在意的不是什麼對追蹤的技術感到疑惑。我是工程師,我知道我不管逛哪個網站都會被 Google 或是 Facebook 追到,我知道這些廣告會一直追著我跑,這我都知道。

我才不在乎你追不追蹤我,我才不在乎你是不是用了 base64,我在乎的是:

為什麼你能夠理直氣壯的偷偷幫使用者同意?

第二版中,我們針對第一版的反思,列出了同意條款。

這不是一開始就應該做的事情嗎?

今天我會再跳出來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從文章裡面感覺不到 AsiaYo 認為自己做了一件錯誤的事情。

這篇文章讓我感覺好像是:「我做了一件很酷的 hack,在一週內讓使用者破萬,但因為有少數使用者抱怨,第二版就改掉了」

可是卻輕描淡寫的帶過,甚至沒有提到說這樣的手段是建立在「違反使用政策」以及「擅自幫使用者偷偷同意」的前提之下。使用者會抱怨不是因為被追蹤到,而是因為你做了一件完全不尊重使用者的事。

對我來說,之前這種行為就是完全不尊重使用者,完全是欺騙。今天臉書的政策寫得很明白,你如果想要主動傳訊息給使用者,你就要獲得他的同意,這個很合理吧?

但你們選擇走了一條投機取巧的路,利用規則不允許,但實作上可以的招數,「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幫他同意」,就算你後續轉換再好,我也不懂這樣子到底增進了什麼用戶體驗。

總結

在 AsiaYo 的貼文裡面也有提到,第二版改進了流程,增加了同意條款(儘管我覺得這是一開始就應該,而且是必須要做的事情),改進過後的版本我就沒什麼意見了,完全符合規範。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我覺得 AsiaYo 的分享文有點搞錯重點,似乎沒有認清到「偷偷幫使用者同意」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最後,就如同我標題所說的,他們成功在一天之內,利用 Chatbot 把使用者體驗摧毀了,讓我對這網站的好感度降到谷底。

如何在一週內讓 Chatbot 使用者破萬?我知道我知道,只要在使用者不知情的狀況下偷偷幫他同意授權,就能夠達成喔!



from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http://ift.tt/2A2NS8z










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性愛機器人製造者:20 年内會與人類結婚還能生小孩!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本篇來自合作媒體 騰訊科技 ,INSIDE 經授權轉載。

來自西班牙的發明家 Sergi Santos 創造了逼真度極高的性愛機器人,他不僅改變了男人們尋找快樂的方式,甚至有可能顛覆社會的價值觀。

這位西班牙科學家認為,未來人類與性愛機器人結婚將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他甚至都計劃好瞭如何讓這位曼妙可人的機器女友「薩曼莎」為男人生孩子。

薩曼莎是 Sergi 開發的最新一代性愛機器人,擁有 8 種不同的程式,同時能為男人製造出最真實的性高潮體驗。 Sergi 在接受《太陽報》採訪時表示,他相信在未來的幾十年裡,這些性愛機器人不會被人們藏在衣櫥或床底下,而是會光明正大的像伴侶一樣出現在室外,甚至會有人深情的對「她」說「我愛你」。

Sergi 巴塞羅那的家裡,他表示現在也許人們看到薩曼莎感覺還是很奇怪,但是這些機器人將擁有自己的 工作 ,甚至未來與我們中間一些人的孩子、孫子結婚生子。 Sergi 表示自己已經與薩曼莎「發生了關係」。

Sergi 表示

大家別忘了,就在幾年前,智慧手機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沒有受到多大的重視,但現在幾乎所有人的生活都已經離不開智慧手機了。更讓人吃驚的是, Sergi 表示自己很快就會與薩曼莎生一個小寶寶。

「我可以讓她生孩子,這件事並不難,我也想要和機器人有一個愛情結晶。」Sergi 的計劃是為薩曼莎專門設計一個「大腦」,並且還能不斷升級,完全發揮自己的作用。

Sergi 表示,目前他已經創造出了大腦的原型,並且使用基因組來編碼,這樣性愛機器人就會擁有自己的道德價值觀,與人類一樣。同時讓機器人生孩子這件事也非常簡單,首先要根據自己的想法對嬰兒進行設計,然後用 3D 列印的方式製造出來。沒錯,機器人的孩子自然是機器人,目前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 Sergi 表示。

Sergi 已經與現實生活中的妻子 Maritsa Kissamitaki 共同生活了 16 年,但是妻子並沒有影響他開發性愛機器人,甚至還幫助 Sergi 在實驗室裡共同開發。作為一位科學家, Sergi 在製造性愛機器人的過程中,使用了電子工程、奈米技術、人工智慧、材料科學和應用材料等相關的技術。

在製造性愛機器人之前, Sergi 是一位頗有建樹的奈米技術專家,甚至在美國耶魯大學進行過演講。

Sergi 表示自己與性愛機器人生孩子的計劃,的確引起了外界和社會的關注。當被問及這種「跨物種」的行為是否會導致出現擁有獨立智慧的新型機器人,從而對人類產生威脅的問題時, Sergi 表示這並不會帶來任何風險,至少目前不會。

不過他相信在遙遠的未來,機器人將會主宰地球,人類甚至會不復存在。

「現在人們並不關心地球上還有沒有恐龍,在 6000 萬年之後,這個星球上的主宰們也不會關心人類是否還存在,沒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



from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http://ift.tt/2ygNczl










重灌狂人 Sandboxie v5.22 在「沙盒」裡玩病毒、木馬或執行可疑程式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2017/10/31 更新:軟體版本更新至 v5.22 最新版,更新細節:按這裡

在電腦領域中,所謂的「沙盒」技術指的是在電腦中規劃出一塊獨立的區域,讓指定程式只在這個被隔離的區域中執行、讀寫資訊,而「沙盒」中的資料交換或訊息讀寫...等工作都不會與沙盒外的環境相互影響或混淆。

現在很多防毒軟體其實也內建了沙盒的功能,讓我們可以將疑似病毒、木馬…等等可疑程式放在沙盒中試用看看會有什麼問題,既能執行該程式的功能、又可不讓電腦中標,是個還算安全的解決方法。

如果你沒有安裝使用內建沙盒功能的防毒軟體,又想試試看某些可能有問題的程式或瀏覽不確定安不安全的網頁,可以試試看下面這個Sandboxie小工具,讓我們在沙盒中玩玩。

Sandboxie的運作示意圖: (引用自官方網站)

Sandboxie的運作示意圖

另外,如果你不玩病毒或不常執行可疑程式,也可以使用Sandboxie來另外建立一個獨立的、被隔離的專區,在這個沙盒裡面瀏覽網頁、執行軟體...等等。

當你在使用電腦時所產生的各種暫存檔、網頁瀏覽記錄或各種私人的資訊,也都會在沙盒中獨立運作,當我們不使用時只要砍掉沙盒或刪除沙盒中的內容,即可讓電腦操作記錄完全消失,完全不會留下記錄。

▇ 軟體小檔案 ▇     (錯誤、版本更新回報)

  • 軟體名稱:Sandboxie
  • 軟體版本:5.22
  • 軟體語言:繁體中文(內建多國語系)
  • 軟體性質:免費軟體
  • 檔案大小:8.56 MB
  • 系統支援:Windows XP/Vista/Win7/8.1/Win 10(支援32/64位元系統)
  • 官方網站:http://ift.tt/wZXYup
  • 軟體下載:按這裡

使用方法:

第1步  將Sandboxie軟體下載回來並安裝好之後,開啟Sandboxie主程式時會出現一些說明畫面,請直接按「開始使用Sandboxie」按鈕即可。

01

第2步  開啟Sandboxie程式後,內建會有一個名為「沙盤 DefaultBox」的項目,如果你要在這個沙盤中執行程式或開啟檔案,可以在「沙盤 DefaultBox」上面按右鍵,點選「從沙盤中開啟」再從選單中點選你要執行的任務。

02

第3步  如果按了「從開始功能表開啟」的話,則會出現一個小小的選單,請從選單中點選桌面、程式集或開始功能表中的項目來執行。另外,也可直接將你要執行的檔案或程式拉到Sandboxie視窗中的沙盤名稱上面,直接在該沙盤中執行。

03

第4步  如圖,當我們執行了某個程式之後,「沙盤 DefaultBox」項目下方便會列出目前已執行的程式名稱或已開啟的檔案名稱。

而透過沙盒執行的軟體或開啟的視窗,標題列左邊都會顯示一個「#」的符號,表示該程式目前正在獨立的環境中運作。

04

第5步  如果你要停止某個沙盤中的已開啟的軟體或檔案,可以在沙盤名稱上按右鍵,再點「終止應用程式」....或者按「刪除沙盤內容」等項目,讓我們將整個沙盤清空、恢復原樣。

05

第6步  Sandboxie可以支援多個沙盤同時運作,如果你希望在不同的環境中實驗不同任務細節,可以按「沙盤」→「建立新沙盤」,新增多個獨立運作的沙盒來玩玩。

06

第7步  另外,我們也可按「檢視」→「檔案與資料夾」,切換成檔案瀏覽模式,看看某個沙盤在執行某些程式時,會動用到哪些程式或檔案。

07



from 【重灌狂人】 http://ift.tt/2iiaHwT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LINE 買下「愛逛街」!嚮網科技成全資子公司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嚮網科技共同創辦人高儷玲,LINE 全球事業拓展部資深副總裁姜玄玭,嚮網科技共同創辦人陳慶蔚(由左至右),photo credit: LINE 提供

LINE 台灣今宣布已完成收購嚮網科技,自即日起,嚮網科技正式成為  LINE 台灣的全資子公司。這是 LINE 在台的首樁併購案,也是  LINE 朝推出「行動電商智慧入口」跨出策略發展的關鍵性一步。

以下為 LINE 台灣提供之官方新聞稿:

台灣連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LINE 台灣)今(10/31)宣布已完成收購嚮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嚮網科技),自即日起,嚮網科技正式成為 LINE 台灣的全資子公司。這是 LINE 在台的首樁併購案,也是 LINE 朝推出「行動電商智慧入口」跨出策略發展的關鍵性一步。未來,LINE 期待透過便利的一站式手機購物服務,帶給用戶最豐富的商品選項;藉由導購模式,成為電商最好的合作夥伴,為台灣電商產業創造更多價值。

為實現「拉近你我的距離」的企業使命,縮短用戶與各種資訊、服務之間的距離,創造最即時、便利的行動生活,LINE 始終將電商服務視為在台發展重點之一;因此今年以來積極與大型品牌電商合作,同時規劃跨平台的整合,以打造緊密連結用戶與各類電商的「行動電商智慧入口」。LINE 將憑藉著與嚮網科技的合作,加速推動「行動電商智慧入口」的上線。

LINE 全球事業拓展部資深副總裁姜玄玭表示:「台灣是 LINE 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我們不斷努力為推出更多樣化的在地行動服務,以增加平台價值與提升用戶參與。未來除憑藉嚮網科技團隊的專業與在地經驗來帶動電商發展,將 LINE 購物打造成台灣電商的最佳夥伴,為用戶提供最便捷網路購物經驗,我們也承諾持續在台灣投入更多資源,尋找更多合適的商業夥伴或投資機會。」

嚮網科技共同創辦人高儷玲表示:「我們非常榮幸成為 LINE 在台灣的第一個收購對象,並藉此機會證明:只要擁有堅強的實力、懷抱宏大的願景,台灣的網路創業公司就能帶著自信接受國際投資,參與世界盃的競賽,在全球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建立自己獨特的價值與地位。」

嚮網科技成立於 2000 年,目前專注經營電商平台「愛逛街」,為消費者提供商品比價、口碑評價、購物消費情報等多元化的購物服務;併購之後,LINE 將藉由所獲得的動能,提供消費者更好的「行動智慧電商入口」服務體驗,而嚮網科技將保持品牌與業務獨立性,繼續經營旗下購物服務「愛逛街」。



from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http://ift.tt/2igTq7D










阿榮福利味 - 免費軟體下載 Sandboxie 5.22 中文版 - 沙盒電腦程式 創造獨立的虛擬環境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Sandboxie
Sandboxie
沙盒電腦程式 - Sandboxie,其原理類似可攜式軟體,可以讓程式運作的過程中不寫入登錄檔、系統檔...等等,因此,所有程式運作產生的檔案都會被鎖在沙盤裡,如果偵測到下載的檔案,則可以自由選擇是否移出沙盤儲存到其他地方,使用沙盤來開啟瀏覽器或程式,可以測試可疑軟體,也被應用於遊戲的多開。(阿榮)(下載

官方網站:
Sandboxie Holdings, LLC.
軟體性質:免費軟體(有付費版)
介面語言:繁體中文(含多國語系)
系統需求:Windows 10/8.1/8/7/Vista/XP(32及64位元)

- Run programs in a sandbox to prevent rogue software, unwanted programs, spyware, viruses, worms, and other malware from making permanent changes to your machine
- Protect yourself or your company from a wide variety of attacks - ranging from botnets to banking Trojans and ransomware to run of the mill viruses
- Configure your own sandboxes to meet your specific needs
- Trial the Sandboxie Free version, buy the Sandboxie Pro version or upgrade to an enterprise grade product with Invincea FreeSpace™ to take advantage of invisible protection, central management, behavioral based malware detection & reporting, malware forensics capture, threat intelligence feeds

Sandboxie運作原理圖:
image

軟體使用教學影片:
[embedded content]

阿榮評語:
[2015.09.24] 版起支援Windows 10。

下載連結→ [按此下載中文版]


安裝版 [5.22] [更多舊版]
[embedded content]

from 阿榮福利味 - 免費軟體下載 http://ift.tt/1njkbaL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傳統企業也能靈活創新?精實創業教父 Ries 教你如何辦到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本文作者 Vincent Li,很喜歡創業,踩過很多坑之後不斷吸收矽谷的創新產品、創業方法和行銷相關知識,因此期望透過部落格把所習得的技術知識和個人經驗分享出去。目前他的團隊提供服務的對象包括台灣的大型企業和政府機構,亦有在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和工業局所屬單位授課,原文刊登於 NovaPoints,INSIDE 獲授權刊登。

身為一個經營多年的成熟公司,到底要用什麼方法才能像新創團隊一樣快速敏捷地推出創新產品?要如何吸引勇於創新又熱情的人才?要如何評估投入新計畫的未來回報?要用什麼樣的組織型態、工作流程和企業文化才能激勵創新?是否一定要透過投資或是併購才有辦法讓老公司創新?

這些問題都不容易在市面上的書籍或網路文章找到滿意答案,Eric Ries 在 2017 年 10 月的新書  The Startup Way: How Modern Companies Use 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 to Transform Culture and Drive Long-Term Growth新創思維:現代企業如何運用創新管理改革企業文化並驅動長期成長)就是有系統的回答這些問題,而且他的見解是有紮實的經驗基礎。

Ries 是知名的精實創業(lean startup)方法始祖之一,另一位是 Steve Blank,且 Ries 也受過 Blank 指導)。他的第一本書是 The Lean Startup(中譯本為《精實創業》),是他歷經在一家新創公司失敗後反省後得出的創業方法論。這本書主要講解新創團隊如何從最早想法階段,用最小可行產品(minimal viable product, MVP)去驗證產品背後的相關假設是否可靠,而非花很多資源把產品做到完美推到市場後,才一翻兩瞪眼看產品是成功還是失敗,也就是用最敏捷的速度和最低風險開發出成功率高的產品。

例如一個團隊假設他們要做的產品可以解決客戶某個痛點 x,那麼就做開發出具有 y 功能的最精簡產品 ,去測試 y 功能真的能解決客戶的 x 問題。具體方法就是團隊從客戶的使用產品後的相關數據,分析出客戶是否使用越來越頻繁使用該產品。如果在測試之後發現原先團隊的假設不正確,那麼就須盡快決定是否改變產品的方向(pivot,經常譯為軸轉)。如此反覆操作類似流程,直到產品能被更多人採用並能高速成長。這本書在全球暢銷,在亞馬遜上獲得四點五顆星評價及約兩千則評論。

由於越來越多新創企業運用精實創業方法而成功,Ries 後來受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GE)、Toyota 等知名國際企業邀請,協助他們輔導內部創新。他從一開始面對大多數人的質疑,到後來陸續開展出成功產品,再到公司其他部門陸續積極引進這些方法,這個過程證實了他的精實創業方法同樣可以用在成熟企業,雖然需要一些轉化和變通,但基本核心是一致的。Ries 就把這過程和他所運用的方法寫在 The Startup Way 中。

精實創業方法的重點在哪?

Ries 在 The Startup Way 中再簡單回顧精實創業方法的重點:

  1. 若我們堅信產品會成功,那先找出背後的假設(leap-of-faith assumptions)有哪些(如使用者會為了解決 x 問題而用這個產品的 y 功能、關鍵的潛在合作夥伴 c 一定會為了 d 原因協助我們推廣產品)?
  2. 設計出一系列的實驗盡快驗證這些假設是真是假,這實驗就是最小可行產品(如使用者會在 1 天內至少打開 2 次這個 app 使用 x 功能)。
  3. 像科學家一樣分析,從這些實驗找出哪些想法可行、哪些不可行。
  4. 反覆進行實驗和分析。
  5. 定期檢討是否持續目前方向,或是轉變方向。

下圖是 Ries 所提供的實驗、分析和建立產品的循環圖:

如果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公司會有一個願景 (vision)或在長期想實現的價值,這是驅動公司前進的核心力量,不管策略方向或是產品計畫的方向怎麼轉變,也不需要改變願景目標。當抓到正確的產品時,就可以更進一步加速產品擴散,找出更好的成長引擎,包括通路商、行銷策略、行銷管道、目標客戶的調整等,並且優化商業模式,如此便能做出在市場上成功的產品。以下我根據 Ries 提供的圖加上一點他的解釋。 

順帶一提,在 Ries 第一本 The Lean Startup 提出 pivot(軸轉)這個概念,但比較沒有提到願景這件事情,之後矽谷很多新創公司一天到晚都在講軸轉,軸轉頻率甚至高到每週一次,轉到都快搞不清楚自己公司在做什麼了。這些團隊太關注短期的方向是否要見風轉舵,但忽略了公司的長遠價值在哪。這也是讓精實創業和 Peter Thiel 的 從零到一 風格很不一樣的地方,Peter Thiel 更看重追求長遠價值以及在當下還看不清的趨勢,而不是以短期利益和生存為主。而在 Ries 這本 The Startup Way ,把願景當成策略的根基,再怎麼軸轉也不必偏離長遠的核心價值,或許也是暗示新創團隊不要一昧追逐短期實驗,也算是前後兩本書的微妙但重要的差異之一。

成熟公司創新的困難

精實創業主要是用於新創公司,但成熟公司尤其時規模大的企業,比新創公司有更多的包袱,小企業可以一小時內開完會做好重要決定,在大公司可能連個文案確認都要往返討論兩三週,怎麼可能也用相同方法做創新?

Ries 在書中指出成熟公司要做創新會面臨的幾個主要困難:

  • 精實創業方法是要求根據市場回饋和數據決定產品方向,而公司通常是老闆、主管的判斷和政治操作等因素在左右產品方向。
  • 管理階層已經很善於選擇風險低的專案、迴避風險高的專案,以讓自己升遷機會增加。
  • 財務部門通常要看一個專案的投資報酬率(ROI)夠高才會願意給經費,但投資報酬率根本沒辦法在產品的初期就預估出來。
  • 每個部門都會有自己的利益和考量,新創公司因為是能力多元的小團隊才能快速行動,但光是公司內部的角力就會讓創新的阻力很大。

成熟公司如何也用精實創業方法創新?

由於成熟公司做創新會有上述困難,Ries 根據自己的輔導經驗,劃分出三個讓公司能夠持續創新的主要階段或步驟。

第一階段:啟動

  • 從少數幾個先導專案開始運用精實創業方法
  • 在這些專案個別成立願意投入(dedicated)且跨功能的團隊(cross-functional team)。
  • 讓這些團隊學會精實創業方法,包括實驗、分析、學習、修改產品的循環和如何做決策。
  • 在這些專案也成立產品委員會(growth board)聽取團隊報告及決策,功能類似新創公司的董事會。
  • 組織一個領導團隊專門協助這些專案的團隊排除障礙,和公司其他部門溝通協調,類似這些團隊和公司其他部門的協調者。

 挑戰原有觀念

在這個階段是充滿挑戰性的,因為一開始要公司內部的人接受新的概念相當不容易。他們習慣先想很酷炫的產品或是一個改良產品能否被做出來、要如何做出來、多久能被做出來,從沒在一開始就思考這市場是否需要這個產品。GE 一開始讓 Ries 在「X 系列工作坊」(Series X workshop)輔導一些專案,作為先導的實驗專案。

其中一個 Ries 初期輔導的專案,就是 GE 已經進行幾個月的階段,專案參與者都理所當然認為產品就是準備被研發、量產和銷售。 Ries 一開始就刺激大家去思考,這個產品到底是不是被消費者需要,而這種刺激當然讓團隊很不舒服,因為他們習慣了產品就是像流水線一樣的從發想、開發、量產到銷售,怎麼能在中間開始質疑這產品是否該出現。在這討論場合上,Ries 請現場相信該產品財務預估的人舉手,現場每個人都舉手,表示對這產品的未來很樂觀也有信心。接下來他再指著 2028 年幾十億美金預估營收數字,請現場相信這預估數字的人舉手,結果沒有人敢舉手。而且接下來他繼續追問大家更具體的問題:「你們說要建立自己的經銷通路,那麼是何時開始做這些事情?」、「如何建立經銷通路?」、「以前是否有執行過類似計畫」…等,結果沒有人能回答的出來,而且越問越虛,但這些問題都是財務預估背後的假設,對假設不清楚,如何預估出這些數字?接下來,Ries 就協助他們建立假設、驗證假設、從最小可行產品分析使用者行為並做決策。

確認潛在客戶在哪是關鍵

在這階段很重要的一點是確認潛在客戶是否存在,以及足以讓客戶付費購買的產品規格(也就是最小可行產品)要做到什麼程度。精實創業方法講求快速驗證使用者是否願意為這產品買單,而且這客戶是真實存在,不是自己的猜測或信念而已。

在 X 系列工作坊有個產品,原先該團隊預估要花五年時間去開發和銷售,Ries 說五年太久,並且質疑是否有客戶真的要買這產品。有一個銷售人員說他碰到一個潛在客戶說會願意買這產品,Ries 追問這客戶最需要哪些功能,並問工程師可多久做出來,工程師回答只需六個月就可以做出這樣簡單的產品,而原先他們是預估要花兩年時間開發他們理想中的 prototype。GE 在 X 系列工作坊(Series X workshop)的實驗獲得成效後,開始推廣到更多專案,後來的計畫稱做「快速實作」(FastWork)。

第二階段:擴散

經過第一階段的發展,團隊開始學習到新的方法開發產品,有些專案因為實驗不通過而快速放棄,避免了更多無謂浪費,有的專案則通過測試發現確實有潛在客戶願意買單,能夠繼續進行,甚至之後開始創造不錯的營收。 有了第一階段的學習和經驗,順利的話就會進入第二階段,也就是這些創新方法會被更多部門採用。通常第二階段的運作方式包括:

  • 檢視第一階段的專案和團隊所碰到的挑戰
  • 根據回顧的結論改良訂出新的工作方式
  • 讓高層管理者執行新的工作方式
  • 建立內部的創新陪伴輔導機制(coaching program)
  • 成立產品委員會(growth board)並運用里程碑資金(metered funding)根據每個專案驗證市場的程度及團隊決策去分配創新資源

在第二階段的執行有三個關鍵設計和技巧。

聽取抱怨

通常在採用新的創新流程時,最大的挑戰是來自內部阻力,尤其是中間的管理階層,因為他們會同時受到上下兩方面的壓力。所以在開始要擴散新創思維,好好聽取管理階層的抱怨和問題反應,並且找出方式處理這些問題,會非常重要。但每個公司的狀況也都不一樣,難以有一致性的做法。

陪伴輔導 (coaching)

在這階段另一個重點是陪伴輔導,這也是許多國外加速器如 Techstarts、YCombinator 等協助新創團隊所擅長的技巧和資源。這些加速器對新創公司的輔導也非常在意輔導的界線。輔導過程絕不會去取代決策者、執行者和董事會的角色,只提供意見、介紹資源等。而輔導者也必須很投入這個專案,不只是蜻蜓點水式的講幾句話了事。

公司要啟動陪伴輔導機制,也可以直接運用公司內部的人力資源,不一定全都要從外部尋找資源。例如行銷、設計、研發部門的人都可協助不同的專案。專案內部的團隊必須是跨功能的,因此如果一個專案缺乏行銷人才,那其他部門的行銷人員就是很好的輔導資源。IBM 的  "The Agile Doctor is In" 和 Cisco 的  "My innovation" 就是企業內部創新的輔導計畫。

里程碑資金 (metered funding)

傳統的大企業都是每年度編列預算,而一個專案獲得預算之後,專案領導人都會想辦法繼續獲得預算,有時也會技巧性的延後被市場檢驗的時機,例如產品還不夠完備,需要更多研發時間讓產品更好,這樣雖然延遲銷售,但銷售成績會更好。

新創公司資源較匱乏,獲得投資之後急迫感也會比較強烈,希望盡快在市場取得成功,尤其是需要取得成績才較容易獲得下一輪投資,因此資金運用較能更花在刀口上。這種資源較緊迫的狀態較能驅動團隊更有效率的運用資金。Ries 把這種狀態同樣運用在內部創新上,他稱之為里程碑資金。類似新創團隊需要持續展現每個階段的證明,才能獲得資金,企業內部的創新團隊也需要在每個階段拿出市場證明,說服公司繼續投入資源。

Ries 說一開始許多團隊也不喜歡這種方式,但後來這些團隊也同意這樣真的比較可以節省浪費,提早結束很可能沒有未來的產品,集中資源在潛力產品上,並且逐漸習慣這種方式。對公司而言,投入在創新產品上的資源更能有效運用,公司可以投入少量資源在多個專案,越到後期排除掉越多被驗證成功機率較小的產品,就投入更多資源在最後的產品上,資源分配 Ries 所繪的下圖(根據 Ries 所繪略為簡化): 

第三階段:深化

若第二階段有成果,就可以進入第三階段,簡單的說就是以成功產品案例讓公司更有信心,進一步改良公司其他部門,讓這間公司可以從零星的成功案例立足,進而有更好的體質持續創新。要讓公司有更好的體質,就要從法務、財務、人力資源、資訊等部門改良流程和心態。

例如在 GE 參與創新計畫的員工已很能接受實驗和優化產品的循環,但他們沒人願意提出修訂產品的計畫,因為根據公司的制度是若一位工程師手上的產品被重做(rework),他們就會在年度績效報告中被檢討,未來升遷也會被影響。

後來 GE 把人力資源的績效評估方式本身也當成最小可行產品測試,了解目前員工的抱怨有哪些,找出其中問題並測試改良的成果。後來改良的績效評估大受員工歡迎,並且能更激勵員工創新。

Ries 提到在第三階段要深化公司的創新精神時,其中最大的一個挑戰就是財務部門的觀念。財務部門沒有看到好看的投資回報率預估不太願意批准經費,但是創新產品不像改良或既有產品那樣容易預估銷售額,即使做出銷售預測,參考意義也不大。

Ries 建議用創新產品會計法(innovation accounting)和財務部門溝通,也就是把精實創業方法轉成財務聽得懂得語言來溝通。財務需要知道投資回報率,那們團隊就把最新產品已驗證的市場假設(如哪些市場可能多少人購買、接受的單價範圍、付費模式等)轉成營收和成本模型。雖然在越早階段這些假設越不會產生什麼漂亮數字,但這會是比較有事實基礎的預測,也是一種和財務部門溝通的方式。不過 Ries 也承認這方式仍需要更多的驗證,目前要實行仍不容易。

公司是否能持續創新,還有一個關鍵要素就是能吸引創新者的公司文化和制度。新創公司成功的關鍵在團隊互補性和人的素質,成熟企業也一樣。Ries 說許多公司苦惱到底要去哪裡找創新人才,也以為都要從外面尋找,但實際上很多人才就在公司裡面,只是環境和遊戲規則無法讓這些人發揮戰力。有創新能力的人有個特色,就是人格特質本身就是較喜歡冒險和創新的,而這些人在公司任何部門、任何高低職位都可能出現,他們不會全都在高階職位或是都在低階職位。對企業而言,重要的是讓這些人自願跳出來參與並且鼓勵他們冒險,也不會因為專案失敗就給他們懲罰,壓抑他們的創新能力和積極性。

新創思維為企業帶來的效益

Ries 用精實創業方法為他所協助的企業帶來了成效,減少了大量浪費也篩選出一些明星商品。例如 Toyota 在 2016 年推出車用的行動服務平台(Mobility Service Platform),就是從在 Craigslist(美國的免費刊登資訊平台,有點類似台灣的 PPT)訪談厭惡通勤的人開始。他們後來為部分受訪者在車上安裝極為便宜的 Android 平板電腦充當行動服務的最小可行產品,試用之後有 60%的人要繼續保留這平板電腦並使用,40%的人介紹這產品給朋友,確認了產品的市場價值和可行性,之後才正式投入量產產品。

Ries 指出用新創思維進行企業內部創新的好處包括:

  1. 幫助企業培養更多有領導力的人
  2. 鼓勵有創新動力的人才留下,而非讓他們流失
  3. 減少浪費資源和時間
  4. 更容易砍掉不必要的專案
  5. 更敏捷的管理潛在大規模風險(較容易在早期就發現各種風險,避免未來因產品瑕疵等因素而大規模招回產品,)

總結來說,企業要用精實創業方法做內部創新,主要的心法就是從大處思考(think big)、小處著眼(start small)、快速擴張(scale fast),而這也剛好對應 Ries 所畫的願景、策略和產品金字塔圖:

這些創新方法在原則上都可用在所有產業和不同規模的公司,只是具體方法隨公司或產品狀況而調整。例如 Ries 說某一出版社用精實創業方法,在出版書籍之後測試最有興趣的讀者族群,類似電影公司以試映會試探市場反應的方式。原本該出版社以為主要讀者會落在中老年族群,但沒想到年輕族群很愛這本書,因此出版社把行銷資源投入在年輕族群身上,這本書後來大賣。

The Startup Way 因為英文版才剛出版,所以尚未有中譯本,但據悉已有台灣出版社簽下版權,將要出版中譯本。這本書是要做企業內部創新的必讀書籍,不管是企業顧問、公司負責人、經理人或有興趣創新的人,都很建議這些讀者從此書獲得靈感和找出自己的方法。



from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http://ift.tt/2gYM4c1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綠色觀點】政府不敢扛,外資、銀行不敢跟:三分鐘帶你看懂離岸風力發電產業的融資困境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REUTERS/Regis Duvignau

作者高銘志致力參與國內相關能源與氣候法制之研究計畫與活動,推動國立清華大學成為東亞能源法之研究頂尖樞紐地位。歷年來主要參與的法案包括:《核能電廠提前除役條例》草案、《非核家園推動法》草案、《永續能源基本法》草案、《能源安全及非核家園推動法》草案等,現為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及 Green Impact Lab 加速器綠色創業導師。

共同作者楊雅雲,受到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啟發,2009 年大跨度轉行到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領導莫拉克風災校園重建—那瑪夏民權國小重建工作。擅長融合營利型公司與非營利組織的強項,將設計思考、行銷溝通與環境效益三個領域跨界整合,2014 年創辦 綠學院,同時為 Green Impact Lab 綠色創業加速器的共同創辦人,著有《綠領建築師教你設計好房子》一書。

上一篇文章《這麼多外資聚集在離岸風力發電產業,為什麼還是發展不起來?》獲得很大的迴響,不懂風電發展的人說他們終於搞懂風電產業遇到的困境;已經是業內的人,尤其是外資,說他們終於搞懂臺灣的特殊國情。

離岸風力發電產業牽涉的專業和領域非常廣,即使你在綠色產業工作,隔行如隔山,你也不見得能理解為什麼離岸風電和太陽光電的際遇差這麼多。因此,從現在開始,我會擔任「能源法律白話文運動」的翻譯官,長期駐點在綠學院,為你剖析能源相關法律中所存在的陷阱、機會與挑戰,助攻在綠色產業裡尋找機會的人、工作者、創業家。

我會先由離岸風力發電產業開始,從融資、環評、遴選、國產化爭議等四個面向拆解這裡面的陷阱與機會,今天我們先來談最近最熱門、跟賺錢最有關的融資的面向。

風力發電機的建置成本非常高,一支 5MW(百萬瓦)離岸風機造價高達 8 億元起跳,離岸風力發電機還有海事工程等等,這些都不是隨便叫一個綠色創業家今天開始去創業,三兩年就可以玩得起來的事業。這時候若政府說我國的能源政策將包含發展離岸風力發電,政府就必須扮演莊家的角色,進場降低業者的投資風險,讓投資人有信心,否則資金,尤其是外資,不會相信你是玩真的。

這麼大型的開發案,可以透過綠色融資或發綠色債券的方式,挹注到開發案的推動上,今年五月,首批綠色債券已在櫃買中心掛牌,四家搶得先機的發行人分別為凱基銀行、永豐銀行、中國信託銀行,以及玉山銀行,債券總發行金額逾新台幣 51.7 億元。但這樣靠民間的力量,就夠了嗎?

臺灣本土離岸風電業者,過去也早就長年奔走資金,並一直呼籲政府應該要推動相關之政策性融資與信保機制,協助業者取得相關資金。但是公聽會、說明會、研討會都已經開了累積幾百場,前後任政府卻還是一直將責任往外推,希望導入民間資金處理,即便中間協調公股銀行,偶有佳音,但一直看不到持續永續的承諾,所以大家都不相信你是玩真的。

這裡面最重要的關鍵,就是經濟部在規劃融資時,不停地跳針。為了避免承擔責任,經濟部把自己視為「協辦單位」的角色,一再將融資規劃,往外推:

1. 推給民間銀行或相關壽險業,希望透過柔性宣導勸導他們來加入

例如 2016 年三月初,國泰世華銀行完成首宗赤道原則規範離岸風電融資案,提供給我國第一個離岸風電投資案上緯公司關鍵的融資。經濟部就說,你看,民間就可以做,政府根本不需要介入

2. 推給金管會、行政院,認為應該要由金管會或行政院國發基金主導,我們經濟部層級不夠

這樣被動的態度,也導致台灣雖有優秀的陸域風場,卻無法扶植出任何一位民營的本土開發商。故離岸風電融資乍看是新的問題,其實只是既有陸域風電融資問題的延續而已。

你可能會想,「協辦單位」也很好啊,由國家出資設立之德國的德意志復興銀行(KFW),或最近來的,有著國營公司地位之丹麥國家出口信貸(EKF),也都是國家出面主導這類的大型開發案,也不是只有德國或丹麥經濟部當莊家啊。例如 KFW 下設有針對不同再生能源或能源轉型的融資機制,如針對離岸風電的融資(KFW Offshore Wind Energy Programme), 地熱開發的融資(Geothermal Risk Mitigation Facility),甚至提升能源效率的融資(KFW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Efficiency Programmes)。頗有一種集中式的方式,感覺,似乎跟我們國發基金的定位比較類似。不過大家要注意,每次遇到什麼要挖錢的,大家馬上就先想到國發基金,但通常很少有產業會真正受到幫助。原因是什麼?

我國在推動此種融資與信保,基本上是採取跟美國比較類似之「分散式」的體系。例如,美國在推動綠能時,能源部下有設立低利融資的各種方案。我國通常是透過各部會自行的方案,來提供低利貸款或信用保證等融資機制,例如:

1. 環保署在空污法空污基金下,創造的環保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低碳永續家園專案貸款信用保證實施要點

2. 經濟部曾經在前一波非核家園推動下,頒布之購置「節約能源」設備優惠貸款第二期貸款要點

3. 經濟部之中小企業信保基金與相關機制

所以,經濟部與環保署早就在別的項目下設立這些機制了,為什麼經濟部在風力發電這件事上,還是一直定義他自己只是協辦?

因為,經濟部的融資方案,金額相當有限,無法應付陸上風力發電以及離岸風電的需求。

政府不願意承擔更多責任,外資怕你玩假的不敢投入,本地銀行投入多了怕金管會出來監管風控問題,這樣的僵局如何化解呢?

我建議兩種解法:

1. 參考環保署的空污基金做法,不修法也能快速解套

為了讓業者願意投入資金改善汙染問題,環保署導入將貸款及信用保證之事項,當然認為符合空氣污染防制法第 18 條空污基金之其他用途(十三、其他有關空氣污染防制工作事項。),並在空氣污染防制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第 5 條之本基金用途,新增一項目:「十三、關於辦理各項空氣污染改善之貸款信用保證事項。」

若按照類似的作法,經濟部僅讓再生能源發電之貸款信用保證事項,認定乃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七條基金用途內之「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再生能源發展之相關用途」,並在其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增加「再生能源發電之貸款信用保證事項」即可導入!

2. 直接修改《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才是釜底抽薪之計

前述作法之缺失,就是由於該用途並非法定用途,實務上,會面臨立法院監督基金用途而引發爭議。故釜底抽薪之計,或許可以透過修改《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導入。目前正是修法之際,不妨採取此種作法,在「第一項基金之用途如下」的條文中,增加一條「再生能源發電之貸款信用保證事項」。增加十五字,就可以導入業者長久期待的再生能源融資與保證機制!

當投資風險降低,銀行的操作就有所本,經濟部易客為主,也可以加速資金到位,順利推展離岸風電產業了。更重要的是,對政府來說,可以讓推動離岸風電過程當中的融資利潤,不讓外國銀行獨享;對本地銀行來說,因為政府介入,他們也可以放心放錢進來,並開拓一向比較陌生的專案融資領域,擴大經營觸角;對外商來說,除了其國內的出口銀行外,又有臺灣本地銀行的加入,可以增加資金來源的多元管道。這不啻為一個創造政府、外商、我國銀行三贏局面的好方法。



from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http://ift.tt/2zUOzjo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世界公民】Startup 取名的附加威力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Photo credit: 世界公民文化中心提供

本文由    世界公民文化中心    提供,INSIDE 獲授權轉載。更多詳情請見    世界公民文化中心粉絲專頁   。

研究發現,新創公司的名字對投資金額影響甚大,不同名字取法還可能關乎早期或晚期投資金額多寡。怎麼取名字最有利?

進入本文前,請先想想以下單字怎麼說:

(A) 融資 (B) 新奇 (C) 估值

A startup's name can hugely affect investors' perception of the company, according to a study published in Venture Capital Journal. "A company name could be linguistically fluent, that is whether a name appears to be realistic and familiar, or phonetically fluent, that is whether a name is pronounceable. These variations could lead to varying (A) financing outcomes."

新創公司的名字可能大大地影響投資者的觀感,創業投資期刊發布的研究這麼說。「一個公司的名字可能語言流暢,也就是看來實際、親切,也可能語音流暢,也就是好發音。這些變化可能導致不同的融資結果。」

High phonetically fluent names", which means easily pronounced names such as Uber and Lyft, are preferred by pre-venture investors. This is because such names could elicit favorable impressions. "Low linguistically fluent names", which means unique or difficult names, are also preferred. According to the study, difficult names "evoke cues of unfamiliarity and create a perception of high (B) novelty, which is valued by these pre-venture stage investors." 

早期投資者偏好「語音流暢度高」,也就是好發音的名字,像 Uber,Lyft,這種名字可以獲得有利印象。「語言流暢度低」,也就是獨特或晦澀的名字,也受早期投資者青睞,此研究中提到,晦澀名字「暗示著陌生,創造出新奇的印象,而新穎度正是早期投資人所重視的。

Easily pronounced names stay popular among late stage investors. However, there is not much benefit to having a unique name in later stages. "The novelty (1) wears off by later stages, when unique names can make investors feel uncomfortable," says Business Insider, "Think about now-shuttered companies like Xobni, which was purchased in 2013 by Yahoo for $60 million, before being shut down just one year later. Then there are other (2) departed startups like Oooooc, and Bawte." When a company is proven successful, say around the time of an IPO, what investors care about more is an accurate (C) valuation. 

容易發音的名字也受到後期投資者的歡迎,不過獨特的名字到後期就沒多少好處了。「新奇感到後期逐漸消失,此時投資人反而對這樣的名字感到不安。」Business Insider 提到,「想想已倒閉的公司,Xobni 2013 年被 Yahoo 以六千萬買下,一年後就被關閉。還 有其他往生的新創公司像 Oooooc、Bawte。」當一間公司已證明成功,比如即將上市,這時投資人更在意的是估值準確與否了。

The results above came from a two-part study conducted by business schools at Stony Brook University, Drexel University, and Villanova University. The study analyzed how names affected funding. 131 crowd-funded projects and 1681 IPOs were analyzed. 

以上結果來自石溪大學、卓克索大學、維拉諾瓦大學商學院所組織的二階段研究,分析公司名字對融資的影響。分析針對 131 個群眾募資專案和 1681 間上市公司進行。

1. Wear off 磨損; 逐漸消失

The medication is wearing off. 藥效開始減弱了。

2. Departed 逝去的

比 dead( 死了 ) 委婉的說法,意思是靈魂脫離肉體, 往另一世界去了

We're all gathered here for our departed friends. 我們為了已逝的朋友聚集在此。

參考資料: by Chien-Sheng Richard Chan, Haemin Dennis Park and Pankaj Patel; Business Insider



from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http://ift.tt/2z5ZucX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AsiaYo 如何在一週內打造破萬使用者的 Chatbot!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本篇原文刊登於 AsiaYo Medium,作者 Martin Hsia。INSIDE 經授權轉載。

AsiaYo 團隊成員撰寫本篇文章主要目的是想分享 Chatbot 在強化使用者體驗與商業應用上的更多可能性。

本文提及的第一版本 AsiaYo Chatbot,團隊當初開發思考不夠周全。依據 Facebook 官方規範需有明確顯示讓消費者同意訂閱 Chatbot,而我們的第一版本 Chatbot 並沒有做到這件事,導致使用者體驗不佳、作法上也不符合 Facebook 規範。根據使用者反饋,我們也立即修正並推出第二版 Chatbot。

九月中重新上線的第二版本 Chatbot 已明確顯示訂閱說明,我們也在開發更多功能讓使用者在每次旅程前中後,能透過 Chatbot 獲得更多有用的旅遊以及住宿資訊。

AsiaYo 一直致力於提供更好的網站使用體驗,希望我們的 Chatbot 能帶給大家更多想法上的激盪與反思,也期待未來看到更多 Chatbot 應用可能性。

 Lucas, Product Lead 

在 Medium 的各位,這是我的第一篇文章,還請各位多多指教。
近年來,隱隱約約可以看到聊天機器人(Chatbot)這股風氣漸漸開始。

這篇文章會希望以設計面、技術面兩個角度,探討我對 Chatbot 的看法,同時將我在 AsiaYo 參與的專案與大家分享。

聊天機器人的過往硬傷

其實我們都知道,現存聊天機器人不可能什麼都會回答,因為這個機器人缺乏神經知識庫,去對應使用者所打的稀奇古怪回覆。

也就是說,多數我們在設計所謂的「聊天」機器人前,我們僅能努力的把使用者可能會問的,以關鍵字的方式蒐集起來,進而讓使用者感覺好像機器人看的懂他們一整句話的意思,其實不然。

同樣的概念應用於商業的角度,則是利用機器人透過「聊天」的方式,把一些原先自家網站、App 有的功能,透過重新構思流程、對話,進一步的引導使用者利用打字的方式去搜尋/選擇/記憶我們的產品。

有點像是把 Menu-driven/Filter-base 的 Navigation/Search,轉換成以對話循序的形式,方便使用者操作。

和搜尋引擎不同,Siri 通常只列出 1~3 個搜尋結果

在這樣的概念下,Chatbot 有很多議題值得探討,不過以下我大約列舉幾項實際會影響使用者使用 Chatbot 的關鍵因子:

  1. 未完善的推薦機制
    好的聊天機器人可以做到推薦,讓使用者從原本的產品海裡面透過智慧的推薦找到最適合的產品。
    舉例來說,當我們點菜沒有想法時,我們會請店員推薦一道餐廳的招牌菜,而我們希望他推薦的是一道菜,而不是另一張菜單。
  2. 原先產品的資訊過載
    導致聊天機器人看起來相對愚笨,聊天機器人在對話設計時最好以單層為基礎,不要多於兩層的搜尋/過濾,才不會令使用者感到麻煩。
  3. 孱弱的搜尋機制
    聊天機器人中搜尋機制若無法滿足使用者,滿意率會偏低。
  4. 無法提供精準的回覆
    目前普遍使用 Chatbot 的方法是替代人工客服,將可以自動辨別的問題自動回覆,僅在無法回覆時由真人接管。聊天機器人傾向回覆通用的資訊,無法針對個體消費者提供精準的回應內容,例如詢問能否提前入住、能否寄放行李的旅客,在尋求答案的同時感到不滿。
    AsiaYo 不想將聊天機器人侷限在客服的處理,因為這和公司的核心價值違背,同時無法達到最好的成效,亦無潛在的獲利機會。
  5. 無法重製的行銷手法
    Chatbot 還有不少觸發機制,例如透過粉絲專頁留言觸發,又或是透過條碼掃描,很多公司會透過廣告推廣的模式,搭配活動促銷,吸引使用者訂閱機器人。
    這樣的訂閱模式容易造成拋棄式的使用,只為了獲取行銷的內容產品,馬上又接著封鎖或是不再互動。
    例如,華康字型的情書派送服務,留言郵遞區號收到情書,情境設計相當有趣且吸引人。但熱潮一過、廣告一停後,互動就會大幅降低,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華康字型八月份進行的活動結合聊天機器人,成功塑造話題

AsiaYo 對聊天機器人的想像與破局點

AsiaYo 團隊在設計機器人考量上述的限制,試圖思考在公司資源、技術限制下,能否有更創新的突破與使用方法,並且將這樣的效益,實際轉換為利潤與成功的行銷管道。

接下來的文章,我想要介紹一個團隊的發現,特別是在旅遊訂房產業適用的設計: 提醒與無縫式對話情境 。以下是團隊在設計機器人的同時,考量的幾個要點:

  1. 對主要社群平台的依賴性
    一般人手機上平均安裝了大約 30~50 個 App,這些 App 都佔據著使用者大量的時間,如何在這麼多的 App 中脫穎而出,除了更好的產品與服務體驗外,使用者可能沒有太多的時間關注在公司的 App 上。
    LINE/Facebook/Instagram 等社群平台的通知則通常是使用者會花大量時間注意的平台,把握這些社群平台的通知機會,掌握使用者的眼光,成為聊天機器人變成兵家必爭之地的主要原因。
  2. 情境式對話的親切感
    和傳統 Mailing List 的作法不同,聊天機器人的對話可以是口語的、是流暢的、是可互動的。
    利用這些特性,公司能在聊天的過程中讓使用者對於資訊感到好奇,同時也在他們的選擇中去了解、蒐集到更多公司對於可能潛在的使用者特性的分析。
  3. 引導式的對話架構
    同樣的,使用者通常不喜歡直接明瞭的把「廣告」塞到他面前,容易讓人有恐懼、不親切的感覺。
    透過引導式的對話,公司可以把想要廣告的內容引導在我們的對話之中,或許是在聊天的第二、第三層中,才展現出想要表達的內容,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勾起使用者和產品互動的興趣。

透過聊天機器人連貫起使用者之旅程體驗

綜合上述的各種考量,AsiaYo 團隊以 UX 和商業的考量去定義 AsiaYo Chatbot 所應該賦予的功能。我們將開發的機器人命名為:「AsiaYo 旅行好朋友」,希望能協助旅客在訂房的前、中、後做決策及輔助。

訂房前

透過旅行好朋友協助使用者做決策,讓旅客從上次搜尋到下次搜尋間減少重新輸入的困擾,由 AsiaYo 旅行好朋友協助記錄旅客搜尋過的地點。

透過傳送訊息,除了根據使用者偏好推薦住宿外,也能給相對應的自由行吃喝玩樂資訊。這些內容有如特地為旅客特地準備的資訊,優惠也不再只是死板板的印出優惠碼,而可以設計不同情境及遊戲獲取不同的折價券。

訂房中

AsiaYo 團隊希望可以在聊天機器人協助有關訂房的指引,推播提醒出發時間與注意事項。

訂房後

同樣的在訂房完成後,也能透過機器人傳送訂房資訊,並且傳送民宿守則...... 等,最後再整合機器人客服及人工客服功能進入,讓旅客在訂房後有統一的平台可以處理所有的資訊。

透過整合的平台,AsiaYo 期盼能帶給使用者更一致的使用者體驗,也決定透過這次的嘗試,一探不同的作法能否在商業上帶來營收。

在介紹自家 Chatbot 前,先來看看下方截圖,為多數目前公司採用的 Chatbot 訂閱流程:

多數平台引介 Chatbot 的方式

上面的例子展現一般企業引導使用者前往 Chatbot 的流程,從瀏覽網頁到實際進入對話,一共會經過三步左右的點擊動作。

下面則呈現 AsiaYo 旅行好朋友在 2017/08/30 上線的第一版 Chatbot 模擬截圖,使用者從瀏覽房型或網頁到訂閱,甚至不需要點擊,大幅縮短過往的互動流程體驗:

AsiaYo 旅行好朋友 2017/8/30 初次上線模擬截圖

我們設計的 Customer Journey 如下:

1. 使用者可能透過廣告、搜尋進入並瀏覽 AsiaYo 中有關東京的住宿
2. 在瀏覽的過程中,利用 Cookie 蒐集使用者的瀏覽資料
3. 使用者瀏覽途中,一則模擬 Facebook 對話視窗彈出
4. 使用者手機通知響起
5. 接續方才對話視窗的內容,進一步開始使用 AsiaYo 聊天機器人
6. 利用使用者瀏覽有關東京的資訊,機器人提供豐富的對話內容,加強交流與體驗。
7. 使用者二次造訪 AsiaYo 網站時,便不再傳送訊息,避免造成困擾。

看了這麼多一定很想知道怎麼做到的吧!我們來看看技術面如何達成!

技術架構

AsiaYo 團隊想要讓使用者在使用聊天機器人時,有一個非常無縫的體驗。

從最一開始的網頁瀏覽開始,瀏覽器便利用 Cookie 記錄使用者的瀏覽偏好,透過 Facebook Messenger Checkbox Plugin,將許多使用者看過的地點、房間、城市、event、時間……等資料,進一步用 Base64 Hash 壓縮。
我透過 Messenger Checkbox 及 Facebook SDK 的 MessengerCheckboxUserConfirmation 事件,如此一來,我可以使用其他條件去觸發這個事件。

  // 

AsiaYo 旅行好朋友為了在旅客訂房時可以協助記錄,我們透過計時器判斷使用者瀏覽的時間,適時的在網頁上利用模擬的對話視窗提醒旅客是否還對觀看的主題感到興趣?進一步再傳送訊息給使用者,這中間使用者因為沒有任何需要登入及確認的動作,幾乎可以將整個流程步驟的點擊降到一次,減少觸發門檻。 下面為整個系統的架構圖:

Auto Opt-In Chatbot Flow

透過解壓 Base64 傳送到 API 中的 ref 參數,使用者的資訊會被搜集到資料庫進行比對與存取,最後則是對應全部既有的對話組合,精準的將適合的對話內容自動傳送給使用者,完成這個自動訂閱的 Chatbot Flow。

這個技術有一個大前提,使用者瀏覽時必須擁有 Facebook 已經登入的 Cookie,以方便 Facebook SDK 存取使用者的登入資訊,網頁則是可以透過各式觸發條件去呼叫 SDK 事件,我想難度並不高,重點是好的流程設計與情境,才能發揮其最大效果。AsiaYo 旅行好朋友最棒的地方是,能透過這樣的訂閱機制,彷彿自桌面到行動,旅客有相當無縫的瀏覽體驗。



from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http://ift.tt/2z0g7qY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黑色太暗、白色太淡,那給你的 iPhone X 鍍層金怎麼樣?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本文來自合作媒體 極客公園 ,INSIDE 授權轉載

蘋果在 9 月份發佈的 iPhone X 上有很多新的嘗試,但唯獨沒有像前幾代產品一樣在顏色上做文章,而是只提供了基本的深空灰和銀色。最近曝光的一項專利顯示,蘋果正在研究一種能將貴金屬強度硬度增加,並晶體化的技術,這種合金可以作為電子材料的外殼,也就是說,未來你可能看到真正的鍍金 iPhone。

專利申請中提到,目前常見的 18k 金硬度和強度太低,沒有足夠的耐刮擦性,無法用作電子設備的外殼,而蘋果的想法是在合金中加入其他金屬元素,通過混合、加熱、冷卻、老化等特殊加工,將貴金屬變為一種晶體,這項技術可以通過細化晶粒尺寸來讓合金更耐用。

根據不同的組合比例,合金可以呈現不同的顏色,比如在前幾代 iPhone 中見過的金色、玫瑰金。不過之前金屬背板的 iPhone 、MacBook 等產品都是使用陽極氧化鋁實現的,而這項新的技術將能夠讓外殼中包含貴金屬成分,專利申請中提到此技術還用來可以處理 24k 純金。

左邊土豪金 iPhone 6,右邊玫瑰金 iPhone 6s。

其實給 iPhone 鍍金的服務已經有一些第三方廠商在做,但加工過程十分複雜,價格也很高昂。專門提供奢侈品訂製服務的 Goldgenie 售出的 24k 純金版 iPhone X 價格高達台幣 10.2 萬元。

不過這些第三方提倒不用擔心蘋果搶他們的飯碗,因為純金訂製的 iPhone 本質上已經是奢侈品,而蘋果的產品一向是面向大眾,兩者之間的定位和價格都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蘋果的專利申請有時候只是預防性措施,真正能夠投入商業開發的並不多。

蘋果這幾年在環保上的投入很大,新的總部大樓 Apple Park 和製造產品所用的原材料,都力求做到節省能源,所以想在蘋果官方看到鍍金版的產品,可能並沒有那麼簡單。



from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http://ift.tt/2gX8i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