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6日 星期一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開發者社群的茁壯,預告高雄正從重工業都市轉型為輕資產軟體產業的培育基地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本文由時代力量高雄黨部執行長 林于凱、MOPCON 共同創辦人 畢瑄易、時代力量智庫副執行長 彭盛韶投稿。

台中超越了高雄,高雄期待轉型

一個城市的產業,左右了居民的生活樣態,進而形塑了城市的風貌。據內政部統計,今年 7 月開始,台中人口首度超越高雄,成為台灣人口第二多的城市。另外,在 民間學者的投書 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台中在各個指標包含「營利事業銷售額」(總體經濟)、「家庭每人可支配所得」(個別家庭經濟)、「勞保投保人數」(勞動力投入狀況)、「社會增加率」(遷入遷出人口)及「出生率」,正在拉近與高雄的差距、甚至超越高雄。

高雄自全球化後製造業外移,另外還有氣爆的發生加上環境法規限制,石化產業已非以往地方政府力推的產業。也正因如此,前陣子在台積電尋找南部據點,或是中央經濟部體感園區的規劃,都可看到高雄市政府的積極爭取,迫切期待更多的產業進駐高雄。

高雄已逐漸形成穩定成長的軟體聚落

我們認為高雄的產業轉型的確刻不容緩,因為產業關乎著人口及各類經濟的發展。但除了思考更多新產業進駐可能,不妨也回過頭檢視區域內正在茁壯的產業。

在各產業的接觸訪談中,我們發現高雄軟體產業的能量正在逐步成長。其中一位進駐高雄軟體園區的高階主管曾分享,他們當初之所以選在高雄設點而非在台北的原因,是台北軟體公司數量多,因此要搶人才更困難。與其在同個區域競爭,不如拓展新點到高雄,不管是吸收南部人或是南部學校畢業的軟體人才都較容易。由於人才策略選擇正確,讓公司在這幾年間有效提高研發能量,規模成長了十倍並且持續擴編中。

在高雄軟體園區內,除原經濟部加工出口區大樓,近幾年落成的鴻海大樓也持續有團隊進駐,人潮也吸引開拓商場,皆可觀察到軟體聚落在穩定成長。

MOPCON,南部軟體人才的重大交流聚會

除了檯面上的軟體或數位內容公司外,另一個觀察高雄軟體氛圍的指標是「在地社群活動」。在北部不乏幾個大型的軟體社群活動,例如 COSCUP、HITCON、g0v Summit、資料科學年會等,在南部目前大型軟體社群聚會雖不多,但其中 MOPCON 行動應用開發者年會可說是代表性的社群活動。

圖一、南部最大社群活動 Mopcon,以「堅持濁水溪以南」作號召

MOPCON 大會一開始成立的主旨是關心行動裝置(Mobile)、開源(Open)、平台(Platform,指後端服務與應用),參與人數從 2012 年的 120 人到目前 2017 年的 1200 人,內容從較技術的程式技巧,到產品的流程設計、前端的 UX 設計,或是完全不同領域的物聯網、區塊鏈講座都在其中。

更有趣的,除了知識交流,MOPCON 更是一個人才交流平台,許多科技大型企業在大會上擺攤徵才(Oath/Yahoo、104 人力銀行、緯創資通、一卡通、KKBOX 等),新創也善用這機會找到合適的團隊成員。

舉例來說,「WEBDUINO」即是一個透過 MOPCON 啟發而成立的團隊,主要業務為運用雲端軟體控制硬體物聯網開發板,進而衍生各種應用。「點點科技」則是另個例子,透過軟體架構會員行銷管理系統,再使用行動裝置簡化熟客消費流程,節省管理成本又能更精準行動行銷,合作店家延伸到餐飲業、服飾業等。

除了新創團隊外,MOPCON 的社群參與者還推動了「六角學院」軟體線上課程,提供雲端的線上程式課程。從原始 Cocoaheads Kaohsiung(一個以各地熱心開發者自行註冊籌組各城市聚會的社群)、KSDG(高雄軟體開發者社群)、MOSUT(台南開放原始碼系統使用者聚會)等社群成員共同創辦 MOPCON,而後甚至出現「社群衍生社群」,從研討會催生了 Google Developer Group Kaohsiung、高雄前端社群、KIMU 高雄獨立開發者社群等各種社群聚落;甚至於 2017 年促成另一場大型活動 -- 高雄前端開發者大會的誕生,整個高雄軟體社群可說是生態風貌多元,穩定蓬勃發展。上述幾個案例也同時表現了以軟體為基礎,結合到其他領域的潛力。

實際上,社群聚會本質為同樣專業領域、興趣/愛好、理念的人群結合,參與者的人數規模以及探討議題的質/量也代表了該領域發展的步調,宛如產業縮影。2012 年 MOPCON 舉辦之初,六成參與者來自北部(北北基桃竹苗),至於 2014 以後,則有近七成參與者來自中南部,更有超過五成為南部參與者,甚至喊出「濁水溪以南」為會議特點。

以這類專業性質的大型科技研討會參與族群來觀察,即可發現過去科技產業重北輕南的板塊在微幅鬆動,以及在地科技業從業人員規模的調整。然而與此同時,南部也迫切需要更進一步的數位資源挹注。

圖二、Mopcon 2017 現場照

高雄可思考策略性的軟體發展策略

不僅是社群逐漸活躍,訪談幾位高雄在地的軟體業高層,都看見高雄軟體業的發展機會。

首先,高雄目前經營成本、租金及生活開銷皆仍較北部為低,對從業人員及業主而言仍具誘因。舉例而言,承租商業辦公室,在高雄 A 級商辦約為每坪 500 至 1200 元,台北則是每坪 1600 至 3000 元;承租套房,在高雄 5000 至 1 萬元可以搞定,在台北則要 8000 到 2 萬元以上。

其次,儘管總人口數被台中市超越,高雄市仍是人口超過 277 萬的大型城市,以商業規模而言,仍具有吸引力。由政府角度言,高雄迫切需要新產業跟人力來支撐在地經濟,而高雄市政府本就有針對外地搬遷至高雄工作的人口有補貼,這給予了高雄市府施行產業策略的政策工具。

以動態發展的前景而言,若軟體聚落因前述條件而發展並擴大規模,則軟體人才較有機會藉著在不同公司間流動,提升自身薪資水平;軟體業聚落的擴大,也讓軟體業與其他產業的交流更為活絡,包含了前文提到的餐飲業、服飾業,甚至是大宗的製造業,都是有機會提高科技業附加價值的行業。

麥肯錫在今年 9 月發佈的數位化政策建議中,也指出數位化跟生產力呈現正相關,且台灣無論在服務業、製造業的數位化上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此,策略性推動軟體產業,其效益不僅限於單一產業,更可能擴散至其他關聯產業。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高雄軟體業是一塊逐步成長,但後續發展潛力大的領域。策略性推動軟體聚落的發展,可回應高雄產業轉型的需要、留下南台灣年輕的軟體人才,加上具有多元跨業的行業特性,有機會創造較高的擴散效益,並帶動更多的人潮及在地經濟。



from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http://ift.tt/2zjaBj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