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日 星期一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羅振宇談了六個腦洞還是六個腦補:有價值的收獲與該存在的批判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中國的內容產業過去一年有了很大的改變,羅胖(羅振宇)也是。對於知識恐懼的族群來說,羅胖所提供的內容可以一解焦慮,但是對於獨立思考的族群來說,羅胖所提供的內容則可以當成是一種思考與檢驗的媒材。去年,我們轉載了羅胖的 演講全文 ,也轉載了 對羅胖演講的思考 。今年,我自己來寫一篇,關於羅胖所提出的「中國式機會」,到底是真的存在,還是做為「媒體姓黨」的一種態度展現?(本文的黨,指的是中國共產黨)

有意思的是,在美國影集「新聞編輯室」,一開場就是 一連串的精采對話 ,女學生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美國是最偉大的國家?」而主角威爾則說:「美國不是最偉大的國家。」在今年羅胖的演講開場,不只以 GDP、世界五百強的公司數、中等收入人口數和在校大學生數說明中國的強大,更是直接拍了黨的馬屁,說 2017 年,十九大召開的那一天最重要。這樣的開頭,後面跟著一連串吹捧中國的內容,也就不意外了,並且確認了主軸,將許多羅胖認為只有在中國才會發生的,叫做「中國式機會」。不過,機會說了很多,但是卻沒有任何反省與風險警示。感覺上,與其說是知識服務,更像是直銷的激勵演講。

總之,這個晚上的演講,羅胖試圖回答這六個問題:

第一,我們不是強者,還能不能登上舞台?
第二,我們剛剛進場,怎麼找到新玩法?
第三,跟不上變化,會不會被淘汰?
第四,中國經濟增長會不會遇到天花板?
第五,中國經濟增長有沒有可持續性?
第六,中國能否贏得良性的全球發展環境?

本文將會聚焦在前三個問題,因為後三個問題其實是為黨而問,也代黨而答,屬於中國國內的內政問題,與台灣無關。

動車組腦洞,還是弱者沒有舞台的黑洞?

在回答第一個問題的時候,羅胖說過去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認知,是「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先富帶動後富,發達地區帶動不發達地區,沿海地區帶動內陸地區,一線城市帶動二三線城市,精英帶動普通人。但是,如果只靠火車頭,車廂越多,就車速越慢。

但是,今年中國的一些熱門公司,都出身在二三線城市。羅胖認為,現在的中國是一組動車,簡單說就是每一節車廂都有動力。車廂越多,也就意味著動力單元越多,速度反而不會慢下來。所以這種嶄新的思維,羅胖稱之為「動車組腦洞」。

真的是如此嗎?或許我們可以思考一下,中國最優秀的大學生畢業之後,是搶著要去 BATJ 上班?還是願意回到自己出身的二三線城市找到自己的機會?其實更實際的情況,應該是一線城市早就不拉二三線城市往前跑了,他們必須也只能維持自己高鐵般的快速發展,必然得拋下那些不屬於火車頭的一切,不然北京又怎麼會驅逐低端人口呢?

換句話說,中國不是由火車頭轉為動車組,而是直接將高鐵與普通鐵路很粗暴的切開來,一個中國,兩個世界,這才是真相。接下來,中國的年輕人會發現不只沒有動車組腦洞,反而中國會越來越像是南韓,只要沒有進到大企業,就完全沒有機會與希望了。

而且如果你仔細推敲的話,就可以發現動車組腦洞並不是新東西,其實就是破壞式創新,在火車頭不在乎的地方竄起,等到火車頭發現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只是,在商業世界,破壞式創新成功的例子實在太少了。

熱帶雨林腦洞,還是只能當老鼠鑽小洞?

羅胖先定義了因為動車組的存在,所以還有無數渺小的機會等待著大家去發現。之前早就上場的,現在不是已經陣亡,就是已經大到不會倒,而現在才上場的,到底有沒有機會?還是新上場的人有什麼新玩法?

當然,演講中老人直播拉二胡的故事很感人,但是之所以這個故事值得拿出來講,也就因為是個特例。如果把特例當成大多數人都可以複製,那其實就是幻想了。故事聽聽就好,我們還是要回到主題上來。

羅胖認為過去網路上主流的商業打法是流量思維。一個網站需要更多的點擊,一個小店也應該開在人流密集的地方。但是這個詞背後是一種冰冷的心態。不論你是什麼人,你在我的商業棋盤上,就是一個數字,而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流量,用一個統一的詞彙,掩蓋了網路世界的豐富性。但是現在不行了,流量越來越貴,而且都已經被巨頭們壟斷。新的創業公司要想崛起,沒有流量還怎麼玩呢?只好變玩法。

所以羅胖說,網路的「狩獵採集時代」結束了,「農耕時代」開始了。什麼叫農耕時代?就是圈一塊地,種一季糧,精耕細作,秋收冬藏。在這個農耕時代,就會從流量思維轉變為「超級用戶思維」,也就是好好服務一群最有價值的消費者,就夠了。就像在熱帶雨林裡面,什麼樣的生物都有,很多樣,但是也沒有一種生物會成為優勢物種。如果真是如此,那 BATJ 這些優勢物種的未來可就堪憂了。

同樣的,這也不是新東西,其實就是行銷 2.0 的以消費者為導向,而現在科特勒其實已經提出行銷 4.0 了。當然,真的有太多人還停留在行銷 1.0 的產品思維,只重流量就是其中一個象徵,所以提出消費者導向的呼籲也的確是合理的。

不過,這件事情在中國真的有那麼巨大的認知落差嗎?我不認為,從小米到海底撈,都可以發現許多中國的企業已經進展到行銷 3.0 的階段了。或許,羅胖之所以提到流量思維與超級用戶思維的轉變,只是先以流量思維時代已經過去來掩飾自己的使用者人數成長遇到瓶頸,再以超級用戶思維的崛起來廣告自己的「得到」App 是很高大上的服務。

那麼,現在才上場的,到底有沒有機會?按照羅胖的說法,中國很大,像是亞馬遜的熱帶雨林,機會很多。但是羅胖沒說清楚的是,這個生態系統裡面已經有了巨大的優勢物種,新進入者,只能向老鼠一樣鑽小洞了。

比特化腦洞,還是被迫推著動?

所有的腦洞,大概就這一個最真實。但是也就因為這個腦洞太真實,真實到打臉了上面兩個腦洞。這個腦洞要回答一個問題:如果沒有能力快速變化,是不是就一定會被淘汰呢?其實羅胖的這段話說的最實際:

前幾年,幾乎所有產業的人都在談互聯網衝擊,似乎互聯網是一張過時不候的船票,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大家都深陷在所謂的轉型焦慮中。但是,在 2017,連一個水果攤,一個烤紅薯的,都已經被微信、支付寶拽到了線上,還有什麼互聯網轉型的問題?

還記得前兩個問題嗎?第一個問題,羅胖說現在中國不是火車頭經濟,是動車組經濟,但是怎麼到了第三個問題就打臉第一個問題的回答了?微信、支付寶這些,不就是火車頭嗎?第二個問題,羅胖說現在網路產業進入到了農耕時代,每個人都有機會圈一塊地,種一季糧,但是怎麼到了第三個問題就打臉自己,連水果攤、烤紅薯這些農產商業都沒辦法做自己,又哪來的熱帶雨林所呈現的多樣化?

所以,前兩個腦洞是假的,是羅胖想盡辦法在絕望之中努力擠出一點希望給大家,因為實際的情況是只要你不是強者就沒有舞台了,只要你現在才上場就沒有機會了。如果羅胖是現在才開始做羅輯思維,還有機會嗎?我想羅胖自己也很清楚,真的就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而不管是羅胖的得到,或是小米,都已經擁有了認知戰的絕對優勢。羅胖對小米的認知戰介紹,堪稱是整晚演講最精華的段落。

然而,這個比特化腦洞是真的,但是卻也是最殘酷的,只是羅胖也不敢把殘酷面講清楚。羅胖說,傳統產業根本不用轉型了,所有網路業的巨頭都會拉著你轉型。這句話講得真好聽,但換個角度看,如果你現在是傳統產業,被拉著轉型真的會開心嗎?羅胖舉了 90 分旅行箱過去都為國際品牌代工,如今被小米看上,短短兩年一個傳統代工業者的新品牌就超越了新秀麗這個國際百年品牌。

試問,那些沒被看上的,不就完蛋了嗎?就像是羅胖所說的非洲蚊帳製造商那個故事一樣,西方人一片好心送了十萬個蚊帳到非洲,就殺死了所有的蚊帳製造商。更不用談,被看上的,是被賦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還是被限制只能做網路巨頭要你做的事情?

的確,中國的網路巨頭正在大肆併購或是拉攏傳統製造業者,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已經掌握通路之後,還可以更有效率的打造自有品牌,最終可以壟斷整個市場。可是,這也就預告了將來的中國,不會有動車組腦洞,更不會有熱帶雨林腦洞,只剩下比特化腦洞。那到底什麼是比特化腦洞,簡單來說,就是一切都數位化,再也不分線上、線下,有人說這叫做新零售,但是其實就是線上大型通路已經大到可以直接收購所有的線下通路,而在整合完成之後,就會只剩下少數幾個巨頭,以極有效率的方式提供你服務,不管你有沒有需求。所以羅胖這樣說:

2017 年,不管你原來有什麼認知,什麼處境,有沒有互聯網思維,不管你是一個傳統超市,還是一個夫妻老婆店,都被資本,被阿里系、騰訊系的力量,用投資、併購、地推、補貼的方法拉上了轟隆隆的戰車。

聽起來希望無窮的絕望世界

別誤會,中國不會只剩下失敗,絕對會繼續生產出各種成功的故事,我們必須要小心的是,「成功」在中國是從一個普遍情況變成少數特例,還是從少數特例變成普遍情況?小米拉著 90 分成功,那是特例,這樣的特例越多,其實中國的機會和多樣性就會越少。

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獨立思考能力,聽完羅胖的演講,你應該會覺得中國真是一個希望無窮的市場。但是,如果你仔細去思考,你就會發現,你所看到的無窮希望都極為渺小,像是一陀一坨虛弱地生長在一顆橘子上的黴菌。



from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http://ift.tt/2lwK0Y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