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7日 星期三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有恆為 AI 成功之本】從 Google 在 CES 大推 Google Assistant 看智慧音箱的發展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REUTERS/Steve Marcus

想要迎頭趕上的 Google

今年的 CES 展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 Google 全力推廣它的人工智慧語音助理 Google Assistant,一反去年 CES 時都是 Amazon 的 Alexa 合作廠商的影子。在 CES 開幕第一天,就宣佈 Google Assistant 將能在超過 4 億台設備上使用,也讓 LG、聯想這些廠商一起宣佈推出用此助理的新產品。展區很多地方都看到「Hey Google」的廣告,而且也有 Google Assistant 模擬連結智慧家庭產品跟車上 Android Auto 的場景示範,就是要告訴大家:Google Assistant 很不錯。

擁有領先者優勢的 Amazon

從去年底的產業報告來看,現在智慧音箱佔有率,Amazon Echo 佔有率超過 70%,Google Home 佔有率也有超過 20%。在智慧家庭產品的生態系而言,Amazon Alexa 後來居上的情勢,也難怪 Google 今年這麼積極在 CES 上宣傳,尤其它去年開始積極推終端硬體 AI 產品。

相比於 Google,Amazon 藉著本身領先的佔有率,已經有很多廠商接入它的智慧家庭系統,它自己也開始根據可能的消費者需求,推出 Amazon Key 等智慧家庭產品,並且衍生 Alexa 的用途。面對 Google 推出低價的智慧音箱 Google Home mini,Amazon 也在黑色星期五宣布將低價的 Echo Dot 降為 30 美元,可看出這兩家廠商正在激烈競爭,爭取消費者家中的佔有率。

落後越來越多的 Apple

比起這兩家廠商,蘋果公司的智慧音箱 HomePod 在去年底卻宣告今年才會上市,這個消息令大家十分錯愕。尤其蘋果公司的智慧家庭佈局已經落後 Amazon 跟 Google,被視為蘋果公司智慧家庭的重要武器的 HomePod 卻延遲銷售,不但錯過每年產品最熱銷的聖誕節檔期,也讓市場產生疑慮。這次的 CES 展上,竟然也看不到它,不免讓人覺得,接下來蘋果公司的智慧家庭系統,還能有機會嗎?

除了其它硬體廠商的合作,Amazon Echo 系列自己已經有兩萬多種語音應用,而 Google Home 也有幾千種語音應用,加上 Google 所有的搜尋、翻譯、地圖、影音…等等成熟的服務,也讓這兩家大廠各有專擅。

蘋果公司本來因為賈伯斯打下的品味形象,如果能以極好的品質來做區隔,其實仍有機會牽動社會上層客戶粉絲的心,讓 HomePod 雖然晚到,但仍能進駐這些上層粉絲的家,也因此蘋果之前的展示強調 HomePod 會有高級音響的音質,但沒多久 Amazon 推出了 Amazon Echo Plus,以及 Google 也推出了 Google Home Max,都具備很不錯的音質,而 Google Home Max 價格甚至超過 HomePod,這其實對蘋果公司原有打算針對智慧喇叭提出的高音質策略顯得更不利了。Apple 接下來還有什麼策略可以力挽狂瀾呢?

誰越尊重使用者隱私,誰就越弱?

Google 這次在 CES 全力推廣 Google Assistant 是不錯的做法,雖然給人感覺有點焦慮,但在現場的展示,製造出讓人相信 Google Assistant 在智慧家庭及生態系已經準備好了的氛圍,當然這跟 Google Assistant 聰明度不錯很有關係。

反觀蘋果公司的人工智慧主要語音引擎 Siri,雖然最早在智慧型手機上推出,但在之前的報導中,中國研究單位做的測試發現,Siri 的智商只有 Google Asistant 的一半不到。如果蘋果公司要一如過往強調簡單易用,以 Siri 的現有人工智慧能力,與 Homekit 支援的廠商也還不多,其實很不易達成的任務。

由此推測,強調品味的蘋果公司,可能因為訓練 Siri 人工智慧達成夠好品質所需要的時間太長,來不及因應去年聖誕節出貨,因此蘋果公司決定延遲 HomePod 出貨到今年初。而且,一開始也只針對較有把握英語區出貨。

猶記得 Siri 在 2015 年底有媒體報導它的正確度與滿意度勝過 Google now(Google Assistant 的前身)。為什麼才過了兩年,Siri 在人工智慧表現卻大敗給 Google Assistant?其實是因為蘋果很重視顧客隱私權,並沒有大量使用顧客對 Siri 的對話數據做深度學習的訓練,不同於 Google Assistant 的直接利用被客戶使用時大量傳輸到雲端的對話數據做訓練,讓 Google Assistant 在機器學習後,能夠有長足的進步。

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因為蘋果公司的客戶族群主要是上層社會的人,在乎隱私是這群人的特性。因此前年 6 月蘋果 WWDC 的大會中,蘋果公佈了它們的資料保密做法「differential privacy」,目的就是解決人工智慧時代需要大量數據來做訓練,但跟客戶有關的數據牽扯到了客戶隱私的問題。

不過在中國,蘋果公司還是把 iCloud 上的中國用戶資料儲存交給貴州的一家公司經營,畢竟中國政府有其政治目的。但在中國以外,現在的蘋果公司是否因為尊重使用者隱私而反而導致落後?值得我們持續觀察。

畢竟,人工智慧現在最紅的深度學習,本身是需要大量資料的,Google 跟 Apple 在獲取資料的態度其實大不相同。Google 在很多方面,都沒徵求使用者同意,直接拿使用者傳到雲端的資料做訓練,就像之前 Google 承認,使用自家 OS 的智慧型手機,就算關機,都會把使用者的位置傳回它的伺服器上。

另外,之前英國資訊委員會控告 Google 子公司 DeepMind 在跟 Royal Free NHS 合作時,收集醫療紀錄的行為被判違反數據保護法,因為沒有對所有病患都告知他們的醫療數據將被用於這類用途,特別是其中高度私人敏感的病史可能因此被揭發,這引起公眾的高度關切與反對,可知這樣的數據處理行為,其實不被重視隱私權的消費者所應允。DeepMind 後來對此事件的處理方式是承諾要改善其處理數據的方式,現在也在其網站上強調。

Google 還有 Don't be evil 嗎?或者說,還有誰在乎用戶隱私?

去年底,蘋果公司在 iPhone X 上開始使用特殊晶片 A11 Bionic 晶片做臉部辨識的人工智慧運算,並沒有把客戶資料上傳到雲端,而是留在手機上直接處理,這是第一個做到符合「differential privacy」政策,將消費者「隱私」與「體驗提升」同時達成的產品,由此可以看出蘋果公司對隱私權的重視。

但也因為對「隱私」的堅持,讓 Siri 無法像 Google Assistant 使用大量客戶語音資料訓練人工智慧而可以高度成長,這樣的狀況,現在也影響到 HomePod 的出貨與未來智慧家庭的佔有率。錯過了去年的聖誕節熱賣季,接下來 HomePod 的銷售大概很難打開,讓蘋果公司的智慧家庭之路,只怕會越走越艱辛。

不只蘋果公司,Amazon 在與 Google 的激烈競爭之下,公司內部在去年中蘊量改變原有的策略,將使用 Alexa 獲得的顧客雲端語音資料交給研發人員,以在機器學習後提供更好的服務,但 Amazon 也擔心客戶認為 Echo 系列產品在竊取客戶隱私,反而對銷售有反效果。由此看出,在隱私與根據客戶數據提供更好的服務之間,一直存在著兩難。

結語

對未來人工智慧的相關發展,因為隱私權的原因,像 Apple iPhoneX 的設備端特製人工智慧晶片將會大為盛行,這個是台灣半導體廠商可以切入的商機。

但若談論到智慧喇叭,在這次 CES 中參展的,也不只是美國這三大廠,中國好幾家廠商也進入參展,而中國廠商基本上沒有隱私疑慮,收集數據學習的速度可能比 Google 更快,成長未來應該很驚人,接下來競爭應該會越來越激烈。就這個領域來說,台灣廠商能有什麼切入點,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摸索。



from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http://ift.tt/2B97J5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