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數位選舉戰火已開!】台南高雄民進黨出產的西瓜,網友目前支持哪一顆?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Photo Credit: 美國之音張永泰

本文為 作者投稿 ,作者 思為策略 ,跨國政治與選舉的行為研究機構,專精於利用社群數據發掘真相。曾在 2016 台灣大選前公開連續研究 150 天的網路公開社群行為,對照大選結果,誤差不到 1%。本文資料提供:QSearch,社群數據的專家,擅長利用社群資料挖掘洞見,經營有 部落格 。INSIDE 獲作者授權轉載。

今年年中學運領袖林飛帆出席時代力量台南黨部成立大會時,曾表示台南市明年市長選舉是「某個黨推個西瓜出來選舉都會當選」,引起話題。思為策略從 2015 年開始研究發展社群網路被動式民調的相關理論及技術,別於傳統電話民調的做法,透過統計在社群網路上和這些候選人互動的不重複互動人數,並加以排除反串、謾罵、以及可能非在地生活圈的網友,試分析今年第三季台南、高雄民進黨有意願參與黨內初選的 11 位參選人獲得網友青睞的情形以及實際的支持度,並嘗試解讀這些數字背後可能隱藏的意義。

市長選舉還有一年,台南初選比高雄更激烈!

圖一:2017 年第三季關注民進黨台南高雄市長初選的人數統計

日前民進黨台南市長的初選候選人紛紛抱怨,這次初選打得比大選還激烈,不法募款時有所聞,遊覽車動員造勢則可以常常看到 [詳情請見相關新聞 1~7]。思為策略觀察社群上 2017 年第三季共計 13 週參與相關討論及所有和初選候選人互動的網友的狀況後發現,台南明顯比高雄更激烈!圖一分別統計網友與台南和高雄候選人互動人數,台南每週平均 29,257 人、高雄每週平均 15,558 人參與討論和表態。原來不只地方,線上空戰早已在社群上打的激烈火熱。

台南黃偉哲在網路上與選民溝通不夠積極,高雄趙天麟與網友互動表現不如預期

圖二:民進黨台南高雄市長初選候選人逐週受網友青睞的情況表一:民進黨台南高雄市長初選候選人每週平均受網友青睞的不重覆人數

圖二和表一聚焦在各候選人各自取得的不重複網友互動。台南方面,以王定宇委員表現最佳,陳亭妃委員次之,前副市長顏純左偶有不錯的表現。然而目前在電話民調領先的 立法委員 黃偉哲委員,在臉書社群上與民眾互動的情況竟然位在後段班,且距離王定宇及陳亭妃兩位委員有明顯一大段差距。高雄方面, 陳其邁 Chen Chi-Mai 委員一枝獨秀,管碧玲委員偶有佳作。但高雄市長初選五人當中最年輕的趙天麟委員,在社群上與網友的互動情況,落後同屬謝系立委的管碧玲 (kuanbiling) 委員,不太符合他大力擁抱網路的個人形象,令人意外。

台南市王定宇位居領先,高雄市陳其邁難被撼動

圖二統計各位候選人社群網站的表現情況,容許一位選民同時青睞兩位以上的候選人。例如在台南市,支持台獨的網友可以同時青睞王定宇委員和陳亭妃委員;在高雄市,亦可能同時青睞同屬謝系的管碧玲委員和趙天麟委員。但是,真正投票時,卻不能一張選票蓋給兩位候選人。因此,我們將對複數候選人同時表達青睞的網友,歸類為「尚未決定」,並從各候選人的支持人數中扣除,最後以圖三、圖四呈現今年第三季各候選人每週在臉書社群上,獲得唯一支持的走勢和消長。

圖三:民進黨台南市長初選候選人第三季社群支持度消長圖四:民進黨高雄市長初選候選人第三季社群支持度消長

今年第三季的選情,目前觀察是王定宇委員較具有優勢,而高雄市則是陳其邁委員在社群上保有相當差距的領先幅度。目前台南與高雄尚未決定唯一支持哪位候選人的網友人數比例約落在 10%-20% 之間。以台南市來說,在傳統電話民意調查中黃偉哲佔到優勢,目前為領先趨勢。然而在社群網路的表現中卻一蹶不振,無心經營,即便這些尚未決定立場的網友全都支持黃偉哲,依舊無法超越在網路上表現強勢的王定宇。至於高雄市,陳其邁委員已和其他候選人拉開相當的差距,即便將這些尚未決定的網友都計算成管碧玲委員的支持者,也幾乎無法撼動陳其邁委員的領先地位。

思為策略認為現在的選戰,線上社群網路,應與線下實體活動、直接人際接觸並重,網路跟馬路都是接觸人民的方式,都應該是一個成熟的政治人物所需要在意的,不應偏廢。特別是黃偉哲委員緣於趙天麟委員網路經營的狀況,是否是因為目前台灣主要政黨的民調僅僅只有電話民調而無納入網路社群的被動式民調一併參考,才造成大部份候選人只重視馬路而忽視網路呢?

未來的市長你好,拉近與人民的距離,每週與上萬人溝通,你願不願意?

經營過社群的工作者都知道,發文不是自說自話,必須認真了解自己的粉絲才能起到溝通效果。政治代理人需要了解人民,如同小編需要理解粉絲。台南高雄候選人的臉書社群經營,或許都具備初選政策的比拼、過往政績宣傳、立法院工作的述職,卻僅有三位候選人真的在與民眾的溝通上,取得比較好的成效,真實的投入社群網路與網友產生了互動。

社群溝通與成為一個好市長不必然正相關,但或許能一窺各候選人的心態——使用社群網路能弭平與人民的隔閡,每週與三萬人溝通、與年輕人溝通,你願不願意?青年不會在巷弄廟口的象棋盤上與政治人物相遇,但他們的未來要歷經就業、創業、結婚、生子、照顧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等種種挑戰,需要政治代理人用心體貼,看到問題、解決問題。

臉書已然成為台灣人社交的延伸、獲取資訊的重要管道,2014 年 3 月的三一八學運,許多台灣人都曾在臉書前緊盯直播;11 月,柯文哲市長以社群網路作為空戰主軸贏得勝選;2016 總統大選,三組候選人卯足全力在臉書上與選民溝通政策,今天政府機關也積極以臉書作為政策宣傳、議題討論的方式。透過基本的社群數據分析,我們希望能提供選民不同面向的資訊參考,在政論節目口沫橫飛之外,在立院議場大打出手之後,用其他角度去判斷我們的政治代理人。政治工作越公開透明,越能協助人民透過定期選舉優勝劣汰。想掌握真實的選民意向,打贏選戰,調查就不該獨缺網路,應兩者並重。



from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http://ift.tt/2y5fgA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