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6日 星期三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更有效的量化學習成效!如何用數據的角度,看待學英文這件事?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本篇原文刊登於 medium,INSIDE 經授權轉載。關於作者 Jasper Chang 張修齊,博士畢業後,不選擇成為紅極一時的竹科新貴,而是思考如何應用所學回饋在英文學習領域,於是一頭栽進互聯網教育領域,打造無論何時何地人人均可輕鬆學習的英語環境。目前帶領團隊運用機器學習研究學生學習行為大數據,翻轉台灣英文教育。

接下來,我們來花一些時間來討論,這次我演講的內容「輕鬆學英文,讓數據說給你聽」,究竟要如何用數據的角度,看待學英文這件事?

photo credit:"http://ift.tt/2BPSkZm" Designed by Freepik

從小到大,我們總是有些同學,看起來好像沒有唸什麼書,可是最後考試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這讓我好奇他們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當我在看了越來越多與學習相關的書目之後,例如: 異數刻意練習恆毅力 。這些書中,不斷地告訴我們,要有目標,並且在學習的過程中,透過老師或是教練,不斷地修正自己的錯誤,透過經年累月的努力,就能把一項技能練到某種熟練的程度。當有了這些背景知識,再回頭看攻其不背系統中,學生學習的資料時,我開始有個念頭,想要去瞭解,到底在我們系統中,認真上課達 100 堂以上的學生,他們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如何量化學習的過程?

要瞭解認真學生是怎麼學習的,首先,要定義什麼叫做認真同學?那要怎麼量化學習這件事情?這邊我把它區分成時間因素和空間因素。時間因素可以把它看成某位學生一星期進來系統上課多少次?又可稱作學習頻率。假設一位同學一個星期只進系統上課 1 次,那我把他稱作是學習頻率低的學生。假設另一位同學,一個星期上課 4 次,那我把他稱作是學習頻率高的學生。

空間因素又是什麼?以我們過去的經驗,如果一位同學他做了很多參考書,或是做了很多測驗卷題目,那我們會認為他是一位認真的學生。換到線上學習來看,假設一位同學上課超過 100 堂課,那代表他在這個系統上花了超過 100 個小時,那我們把他稱作是認真的學生,那如果上的課堂數比較少的話,就是沒有那麼認真的學生。經由以上把認真同學的成功因素劃分成學習頻率和課堂數這兩個原因後,我們可以畫出以下學習型態分析圖,很自然可以看出在這個圖被分成 4 個區塊,接下來我們將針對這 4 個區塊分別作討論。

學習類型分析

認真型學生

我們來看右上角第一個區域,這個區域是屬於學習頻率高,而且上課課堂數多的學生,落在這個區域的學生,我們把它稱作是認真型的學生。

認真型學生的特質

在實體世界中,認真型的學生怎麼學習的?一般人都很難從外人的角度去了解,但透過在攻其不背學習系統的學習紀錄,我們可以去觀察,一個學生他是怎麼在系統裡面學習的,讓我們從這位多益考到 955 分的學員的心得開始看起。

平均一天我會上兩堂課 ,後來上完 120 堂後,覺得很好用,因此我又續買了 120 堂。

從心得分享文章中這位認真的同學,上了 160 堂課,並且買了 2 次 120 堂課的課程。但是,我們要怎麼知道她是怎麼學的?我們可以看下面這張學習歷程圖:橫軸是以「週」為單位,縱軸是「一週登入系統學習幾次?」為單位。從這張圖表中,我們可以很快地發現,這位同學「真的」很認真,她在購買後的一年之內 (52 週),只有 6 週沒有上課,其餘的 46 週,每週都有登入系統上課。

認真型學生

衝刺型學生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下一個類型的學生,是學習頻率高,短時間內大量使用的學生,我們稱做「衝刺型學生」。從小到大,我們常常需要有一個目標來督促我們前進,好比以前國中的基測,或是高中的學測,又或者上了大學之後還有期中和期末考。短時間內大量使用的學生,通常有一個特殊的目的,很可能是考英文檢定,為了能在短時間內,考到自己理想的分數。讓我們接下來看這類型的學生有什麼樣的特色!

衝刺型學生的特質

這位吳同學,是一位在生技公司工作的上班族,因為公司要求多益成績,在短短 3 個月內上完 102 堂課,這樣算起來 3 個月是 90 天,她幾乎每天會登入系統上完一堂課。

從下面這張學習歷程圖發現,她在前 20 週內,總共上課 100 次,平均每週上課 5 天。尤其是在 5~10 週,這 6 週,她有 4 週是一週登入系統 7 次,真是短時間內,大量學習的代表。

衝刺型學生

沒時間上課型學生

又到了年末的時候,整理一下自己的抽屜,常常發現在年初的時候,買了健身房的教練課、買了游泳池的一年票券,卻都積滿了灰塵。原本期待接下來一年身體變得更健康,可是常常因為時間的關係,或是自己偷懶,而沒辦法達成自己在年初許下的願望,這就如同下面這張圖中的「沒時間上課型學生」。當然,站在英文教育的立場還是鼓勵大家只要一有時間,就把手機 App 打開登入系統上課,但是,要「持續不間斷」這件事情,實在太困難了!

沒時間上課型學生的特質

我們來看這位學生的例子,這位黃先生的職業是醫生,因為需要參加國際會議,而平時工作又非常忙碌,所以攻其不背 24 小時隨時隨地都可以上課非常吸引他。他上了 45 堂課之後,多益成績進步了 160 分。雖然這位同學的學習歷程沒像前兩位同學那樣認真。但從他的心得中,他還是大大贊同了攻其不背的學習理念,我們相信只要他有時間,一定可以像前兩個類型,大幅提昇自己的英語力!

下面是他分享給大家的使用心得:

但這裡談到收穫與幫忙,取決於兩個元素:

第一、每天練習課程數的數目
第二、持續練習的天數

如果你是學生還在放暑假,而且打算一個月迅速提升英文,個人淺見,你一天應該學習 3~4 堂。
如果你學習 3 堂的話 → 一個月後就練習 90 堂了
如果你學習 4 堂的話 → 一個月後就練習 120 堂了

看你個人選擇,但我相信不論你選擇那一個,對你的英文一定有所提升。

如果你是社會人士或是開學的學生,則建議你一天 1~2 堂,畢竟每天下班或下課後時間有限。六、日的話則加強到 2~3 堂。

沒時間上課型學生

細水長流型學生

接下來我們看看第四類的學生,細水長流型學生。回想自己過去學習的經驗,有沒有一件事情是並沒有常常去做,但是當你想到的時候就去做一下的經驗?

如果是我自己的話應該是彈鋼琴吧!彈鋼琴這件事情,如果沒有要參加檢定考試,或是本身科班出身,實在沒有特殊的理由會一陣子去彈一下。但也因為這樣,要維持彈鋼琴的熟練度就變得很重要。有時候,好一陣子沒彈,音感和熟練度,都會跑掉。這就好比接下來要看的「細水長流型學生」。

細水長流型學生的特質

讓我們先看一下這位同學的心得。

在這位同學的心得之中,我們發現,他在上過一陣子課程之後,可以聽懂 CNN 新聞頻道 5~6 成的內容,英文程度突飛猛進。接著讓我們看一下他的學習歷程。這次我們不只觀察購買後 52 週 (一年) 的時間,而是 70 週,將近 1 年又 4 個月的期間。這位同學在前面 10 週,比較頻繁的進入系統學習,大約每週 3 次左右,接下來的 60 週,幾乎每週都會進到系統 1~2 次,與前面三種類型的同學明顯不同,但他也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去練習學習英文這件事。

細水長流型學生

恆毅力的表現,持續不段的練習

心理學家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曾經提出了著名的心流理論,也在 TED 上發表這段影片,探討我們為何而活?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問,「我們為何而活?」記住, 金錢並不能讓我們快樂, 他研究了一些人, 這些人在他們的活動中, 找到了樂趣與持續性的滿足, 這些活動會帶他們進入一種「心流」狀態.

而在 恆毅力 這本書中,提到這位心理學家提到的一段話,

即使學習很難,當你認為那是值得的,是可以熟練的,你運用所學可以表達自我及達成想要的目標時,就不會覺得辛苦。

同時,恆毅力作者也訪問多位美國奧運金牌得主,他們一致的反應就是,

他們並不喜歡練習,但是他們喜歡運動時整體的感覺。

回到我們系統裡的學生,我們無從得知在 攻其不背 系統中這些認真同學的學習到底是快樂還是痛苦的,我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他們可以持續不斷,主動練習。最後用下面這個例子做總結,這位同學在購買攻其不背後的三年,學習期間超過 152 週,每週平均進到系統 5.75 次,幾乎一週有 6 天都會進到系統學習英文。

恆毅力的代表

不用恆心與毅力,只要天天打開 App,就能學好英文

過去我們無從得知認真學生是如何學習的,現在,透過大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不用高深的學問,只要天天做,打開 App 進到系統,就可以開始學習英文,享受學英文的樂趣!

同場加映當天的活動的花絮



from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http://ift.tt/2jmKZJ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